跨膜运输习题

跨膜运输习题

ID:42080641

大小:60.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7

跨膜运输习题_第1页
跨膜运输习题_第2页
跨膜运输习题_第3页
跨膜运输习题_第4页
跨膜运输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跨膜运输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选择题1.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从低浓度一边到高浓度一边B.都需要供给ATPC•都需要载体协助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2.(2011•邯郸高一期末考试)要是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有可能是(A・淀粉酶)B.蛋白酶C.脂肪酶D.麦芽糖酶3.(2010-济宁高一检测)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C•细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质)的数量D•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数量4.(2010-泉州高一检测)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

2、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5.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是()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分子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脂质分子层中D.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具有相对侧向流动性6.(2011•昆明一中高一期末考试)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岀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层膜。这种物质岀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3、D.胞吞或胞吐7.(2011•襄阳市高一统测)下列哪一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A.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A.红细胞吸收K+,排出Na+C.小肠对Ca2+的吸收A.浆细胞分泌抗体8.(2010•上海)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A.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B.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9.H20和乙醇等亲水性小分子物质是通过单纯扩散进岀细胞膜的,这是因为细胞膜()A•具有转运这些物质的蛋白质B・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C・具有小于1.Onm的孔C.具有内吞作用10.(2011•襄阳市

4、高一统测)吞噬细胞能够吞噬衰老的细胞以及侵入人体的病原,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A•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B.消耗ATP,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识别功能C•不消耗ATP,吞噬的动力来源于膜的流动性D•不消耗ATP,吞噬过程的实质是病原菌的入侵11.某一细胞能通过细胞膜从环境中吸收Q物质,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结果:(1)当细胞中Q物质浓度高于溶液中Q物质浓度时,也会发生Q物质的吸收(2)只有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发生Q物质的吸收(3)Q物质的吸收存在最大值,且吸收结束时膜两侧存在Q物质的浓度差(4)Q物质的吸收随着温度而变化,且有一定的最适温度Q物质的吸收

5、为主动运输的判断依据是()A.(1)(2)B.(1)(2)⑶C.⑴⑶D.(1)(3)(4)1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该特点的是()①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②变形虫能伸岀伪足③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④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细胞核⑤吞噬细胞吞噬病菌A.①②④B.②③④A.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13•根表皮细胞吸收K+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土壤中K+的浓度B.细胞液中K+的浓度C.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D.土壤溶液中H2CO3的浓度二非选择题14.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分子;B代表;C代表(3)动物细胞吸

6、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o(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157.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含少量K+的溶液,右室加入含大量K+的溶液。试分析说明下列问题:(1)在左右两室分别插入正、负电极,结果发现K+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2)若此时在左室加入少量纯氨酸霉素,结果发现K+可以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3)若此时取岀电极,结果K+又不能由左室进入右室,原因是(4)上述实验表明1C2B3A4B5B6

7、B7D8D9C10B11D解析:此题考查主动运输的特点。主动运输有两个条件:一是需要载体蛋白,二是需要能量(ATP),即物质可逆着浓度差方向运输,其中需要载体不是主动运输的唯一条件,协助扩散也需要载体蛋白。因此,(1)是主动运输的依据,因为当细胞中Q物质的浓度高于溶液中Q物质浓度时,仍发生Q物质的吸收,很明显Q物质是逆着浓度差的方向发生运输的;(2)不是主动运输的依据,因为不是只有有氧呼吸可产生ATP,无氧呼吸一样可产生ATP以提供主动运输所需的能量;G)是主动运输的依据,因为细胞膜上运输Q物质的载体蛋白数量是一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