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疾病和合理用药的几点思考

药源性疾病和合理用药的几点思考

ID:42086256

大小:2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7

药源性疾病和合理用药的几点思考_第1页
药源性疾病和合理用药的几点思考_第2页
药源性疾病和合理用药的几点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药源性疾病和合理用药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药源性疾病和合理用药的几点思考郝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528000)【摘要】药物是防治疾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临床方法之一,但在防治疾病的同时,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也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危害因素,给患者和健康人群造成损害。药源性疾病乂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组成部分,目前已发展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性质,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增强药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能力。【关键词】药源性疾病合理用药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350-02药源性疾病是

2、指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因患者自身因素、药物木身作用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人体组织、器官发牛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并出现各种临床异常症状的异常状态⑴。药源性疾病又称为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药源性疾病的机制与种类,提出其防治策略,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笔者对药源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发牛机制、常见种类进行分析,现根据相关临床资料做一综述。1药源性疾病机制与种类1.1药源性疾病发病机制临床引发药源性疾病的因素较多,既包括患者自身的状态、年龄、特异性体质、饮食习惯等因素,也有药物自身质量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临床不合理用药造

3、成的药物错用、滥用、乱用,药源性疾病可以说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延伸和表现。药源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一般分为两类,一种是由药物药理作用增强引起的,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的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的异常升高,导致有关组织和器官的不良反应,这类药源性疾病常和剂量有关,发生率较高,容易预测,病死率较低;一种是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这类药源性疾病与药物正常药理作用及药物剂量无密切关系,临床上不易预测、发生率较低,但病死率高⑵。在临床实际用药的过程中,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总是希望能够取得预期的临床疗效,但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导致药物药理作用发生改变,造成药

4、源性疾病。如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可引起低血糖症。与此同时,一些患者因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或某类药物,用药吋间较长、用药剂量较大,药物长期作用于机体在停用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药源性疾病。此外,一些药物因半衰期较长,其至在患者疾病已经痊愈的情况下依然发生作用,导致出现过度治疗。如临床利用放射性碘治疗甲亢,患者多年后可能产生甲状腺功能低下[3]。1.2药源性疾病常见种类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有药源性变态反应和其他系统药源性疾病。药源性变态反应是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与药物自身正常效应和药物剂量无关的一种免疫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含碘化合物、局麻药物、甲硝畔、利福平、头抱菌

5、素、抗甲状腺药物、抗真菌药物、抗组胺药物、外用抗生素等会引起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组织、血液、肝肾等出现一系列变态反应。其他系统的药源性疾病是指药源性肾病、药源性肝病、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药源性造血系统疾病、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如青霉素类、非备体抗炎药、头范菌素类等药物可引起肾损伤、出血性膀胱、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吟、胺碘酮等药物可引起黄疸、脂肪肝;阿司匹林、利血平、氯霉素等可引起消化道溃疡、肠道麻痹或坏死等;甲硝呻、地卡因、氟尿喀卩定等可引起精神错乱、神经炎、耳聋等;西咪替丁、磺胺类药物、奎宁等可引起血小板

6、减少或再生障碍性贫血;芬太尼、四环素、局麻药等可引起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肺水肿等呼吸系统疾病[4]。2药源性疾病的防治策略在临床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药源性疾病严重情况可引起患者致残或死亡。因此药物的危害事件应引起相关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各医疗机构有必要加强药源性疾病知识的普及,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并掌握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药物作为导致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够实现临床合理用药可以有效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对于有过敏史或特异体制的患者要慎重用药,小儿或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肝肾疾

7、病患者应选择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的药物,并适当减少用药剂量⑸。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早期症状和迟发反应,同时加强医务人员药源性疾病知识的培训,有效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水平,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参考文献⑴王伟红•药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7):65.⑵蔡佰玲,孙世萍,迟丽萍•药源性疾病概述卩]・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133.[3]武力勇.药源性唾行症的常见致病药物及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4(9):277.⑷毛素芳•我院药物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

8、8,6(11):4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