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页岩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ID:42108554

大小:104.58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9-08

页岩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1页
页岩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2页
页岩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3页
页岩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4页
页岩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页岩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页岩气项目立项申请报告-V页岩气项目背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增强了我国在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从国内看,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2年的17.6%提高到2014年的35.85%,增加了1倍多,促进我国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转变。从国际看,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2000年上升至6.0%,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为19.8%,跃居世界第一。二、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页岩气生产建设项目。页岩气特指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

2、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等优点,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开发潜力巨大。页岩气资源研究和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目前美国和加拿大是页岩气规模开发的主要国家。页岩气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新亮点,影响世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格局。中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与美国大致相同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及开发潜力。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已具备了一定基础,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积极成果,页岩气产业扶持政策也已基本成型。大力推进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和勘探开发,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领域重要而迫切的战略任务。由于我国页岩气开发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强

3、对外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降低开发成本,是我国页岩气开发的必经之路。未来几年内,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将集中在南方地区,通过页岩气资源开发缓解该地区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形势。随着中国能源消费量的不断攀升,页岩气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O(二)项目承办单位承办单位名称:邵阳某某有限公司。项目规划设计单位:泓域咨询机构项目战略合作单位:某某集团、某某研究机构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建设选址本期工程项目选址在邵阳某工业园。(二)项目建设地概况邵阳,史称“宝庆”。隶属于湖南省,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东与衡阳市为邻,南与零陵地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接壤,

4、西与怀化地区交界,北与娄底地区毗连;介于北纬25°58'〜27°40',东经109°49'〜112°57'之间,总面积20876平方千米。截至2005年,邵阳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2015年总人口821.37万人。2015年,邵阳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87亿元。邵阳有娄邵铁路与湘黔、京广线相接,沪昆高速、320国道横贯东西,二广高速、207国道纵贯南北。资江水运可达洞庭湖。名胜有世界自然遗产険山风景区、北塔、水府庙、昭阳侯国故城址、武冈法相岩等。西有雪峰山脉、南有大南山和越城岭一大云山等,北有金龙山-天龙山-猪婆大山,主体在湘中盆地。(三)项目用地性质本期工程

5、项目计划在邵阳某工业园建设。(四)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57021.83平方米(折合约85.49亩),净用地面积57021.83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85.49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页岩气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页岩气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五)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3.87%,建筑容积率1.4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2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1.94万元/亩,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

6、】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一)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近两年,国家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先后启动了三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发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加快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为制造业整体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要让上述规划体系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收到长效,产业政策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而后者首先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使之既有助于化解短期内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矛盾,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实现制造业强国的长远目

7、标。(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其发展事关全局和长远。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谋篇布局,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支撑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新动力,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三)经济新常态优化环境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前提保障。把实体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之本,就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过来,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其一,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