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练习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练习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

ID:42121135

大小:677.5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8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练习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_第1页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练习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_第2页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练习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_第3页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练习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_第4页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练习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练习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Wor》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km,其中有140km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图甲为包兰铁路部分路段和某观测断面示意图。—流动沙丘L节方格和非灌溉植被区/观测点阻沙栅栏西北东南图甲爭135041340Ml330、1320m131013001290材料二“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

2、灌木,如图乙所示。图乙(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2)说出该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解析:第(1)题,地表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第(3)题,注意材料二中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条件;另外,砂砖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沙丘流动。据此分析即可。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主要为荒漠植被)。(2)西北风。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

3、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盛行西北风。(2)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有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1.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荒漠化防治是当前我国重要而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下图为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图。口现有沙漠可荒漠化加快的地区血森林破坏严垠地区材料二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目前,甘

4、肃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下图为河西走廓地区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1)简述材料一图中A地和B地周围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2)评价甘肃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条件。(3)分析甘肃省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可能对当地和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4)为实现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A、B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用水,在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在牧区、农牧过渡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都会引起土地荒漠化。第(2)题,甘肃省所在的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玉米制种,干旱的气候也有利于玉米的晾晒和储

5、存,保证种子的发芽率等。但气候干旱,降水少,是该地发展玉米制种的主要限制性条件。第(3)题,该地主要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玉采制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抬升,盐碱化加剧;对下游地区而言,上游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湖泊和绿洲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第(4)题,治理荒漠化应调控人类的行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立法,加强宣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答案:(1)人为原因:不合理用水、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玉米产量大,品质好;灌溉系统发达,灌溉水源充足;干旱

6、的气候利于玉米种子脱水干燥,也有利于种子的保存。不利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3)对当地的影响:大量引水灌溉,易加剧土地次生盐碱化。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湖泊萎缩,沙丘活化,沙丘移动造成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绿洲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4)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监测;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育草封沙,设置沙障,构筑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矛盾;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1.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完成有关问题。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

7、量关系(图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2)。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3)和图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表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类型比重/%三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7.646.126.3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滴业其他6&527.71.02.8重工业(包括采掘业)轻67.033.0(1)结合图2,分析说明图1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方案I: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被。方案II:以

8、增加植被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请你在图3的甲、乙两地区中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