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建模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资料

物理建模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资料

ID:42130779

大小:48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8

物理建模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资料_第1页
物理建模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资料_第2页
物理建模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资料_第3页
物理建模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资料_第4页
物理建模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建模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建模 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模型阐述轻杆、轻绳、轻弹簧都是忽略质量的理想模型,与这三个模型相关的问题在高中物理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涉及的情景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复杂,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高考的常考问题.三种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图示续表模型特点形变特点只能发生微小形变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变,各处张力大小相等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各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特点不一定沿杆,可以是任意方向只能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一定沿弹簧轴线,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效果特点可提供拉力、推力只能提供拉力可以提供拉力、推力大小突变特点可以发生突变可以发

2、生突变一般不能发生突变自由杆和固定杆中的弹力方向类型特征受力特征自由杆可以自由转动杆受力一定沿杆方向固定杆不能自由转动不一定沿杆方向,由物体所处状态决定【典例1】 甲、乙两图中的杆都保持静止,试画出甲、乙两图O点受杆的作用力的方向.(O为结点)图2-1-8【典例2】 一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物体a、b,在水平力作用下共同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2-1-9所示,在水平面上时,力为F1,弹簧长为L1,在斜面上时,力为F2,弹簧长为L2,已知a、b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轻弹簧的原长为(  ).图2-1-9                 

3、 A.  B.C.  D.即学即练 (2013·石家庄质检,18)如图2-1-10所示,一个“Y”形弹弓顶部跨度为L,两根相同的橡皮条自由长度均为L,在两橡皮条的末端用一块软羊皮(长度不计)做成裹片.若橡皮条的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且劲度系数为k,发射弹丸时每根橡皮条的最大长度为2L(弹性限度内),则发射过程中裹片对弹丸的最大作用力为(  ).图2-1-10A.kLB.2kL  C.kL  D.kL附:对应高考题组(PPT课件文本,见教师用书)1.(2010·新课标全国卷,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

4、,平衡时长度为l1;改用大小为F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2.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B.C.  D.2.(2011·山东卷,19)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Ffa大小不变B.Ffa方向改变C.Ffb仍然为零D.Ffb方向向右3.(2012·山东基本能力,8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列有

5、关力的图示及表述正确的是(  ).物理建模 1.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模型阐述轻杆、轻绳、轻弹簧都是忽略质量的理想模型,与这三个模型相关的问题在高中物理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且涉及的情景综合性较强,物理过程复杂,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高考的常考问题.三种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图示续表模型特点形变特点只能发生微小形变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变,各处张力大小相等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各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特点不一定沿杆,可以是任意方向只能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一定沿弹簧轴线,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效果特点可提供拉力、推力只能提供拉力可以提供拉力、

6、推力大小突变特点可以发生突变可以发生突变一般不能发生突变自由杆和固定杆中的弹力方向类型特征受力特征自由杆可以自由转动杆受力一定沿杆方向固定杆不能自由转动不一定沿杆方向,由物体所处状态决定【典例1】 甲、乙两图中的杆都保持静止,试画出甲、乙两图O点受杆的作用力的方向.(O为结点)图2-1-8解析 甲为自由杆,受力一定沿杆方向,如下图甲所示的FN1.乙为固定杆,受力由O点所处状态决定,此时受力平衡,由平衡条件知杆的支持力FN2的方向与mg和F1的合力方向相反,如下图乙所示.答案 如解析图所示【典例2】 一轻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物体a、b,在水平力作

7、用下共同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如图2-1-9所示,在水平面上时,力为F1,弹簧长为L1,在斜面上时,力为F2,弹簧长为L2,已知a、b两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轻弹簧的原长为(  ).图2-1-9                  A.  B.C.  D.解析 设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1、m2,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弹簧原长为L0,在水平面上时,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F1-μ(m1+m2)g=(m1+m2)a,①隔离a物体有k(L1-L0)-μm1g=m1a,②联立解得k(L1-L0)=F1,③同理可得k(L2-L0)=F2,④联

8、立③④可得轻弹簧的原长为L0=,C对.答案 C反思总结 如何理解理想化模型——“轻弹簧”与“橡皮筋”(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x是指形变量.(2)“轻”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