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三历史总复习导学案: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高三历史总复习导学案: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ID:42135081

大小:210.69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8

人民版高三历史总复习导学案: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人民版高三历史总复习导学案: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人民版高三历史总复习导学案: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人民版高三历史总复习导学案: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人民版高三历史总复习导学案: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三历史总复习导学案: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考点梳理一、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三、大众传媒的变迁易错小题考考你题一:19世纪末,有人说“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从当时的社会条件來看,有钱人能实现的有()①吃西餐②喝西洋饮料③喝咖啡④建造花园式洋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B.沪宁铁路的修建D.东省铁路的修建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D.辛亥革命后题二: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A.京汉铁路的修建C.唐山到胥各庄铁路的修建题三: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19世纪屮后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

2、报B.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C.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是政府刊物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报、《中央日报》等报刊金题精讲题一: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开始进入中国应该发生(一)B.鸦片战争后A.洋务运动后A.军舰之间通讯B.官府通话C.民用聊天D.通商贸易题三: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彩历史结束的是()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歌女红牡丹》题四:“第四媒介”的主要功能有()①能传播文字、图象和声音②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③可查询资料、浏览新闻④可看电影、看电视

3、、听咅乐⑤双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A.①②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题五:下列哪一时期的“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前后—D.临时政府成立后题六: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政府启动了()A.“温饱工程”B.“救济工程”C.“菜篮子工程”D.“社会救助工程”题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纟刍,帽有洋筒,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Z佳者,亦名洋秋油,颜料Z鲜明者曰洋红洋绿。大江南北,

4、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陈作霖在《炳烛里谈》材料二图一穿西装的男子图二辛亥频,革铤兵在次百姓剪辫子图三西开始tt®材料三资产_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怎样?如何看待这种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你得到了什么认识?课后拓展练习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题一:下列有关中国电讯事业发展的情况,不正确的是()A.20世

5、纪末,中国电话数量居世界第二位B.20世纪90年代起,传真手段成为电讯事业的重要内容C.20世纪后期,互联网也成为电讯事业的重要内容D.电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建国初期题二: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是在什么时候()A.一五计划完成时一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C.20世纪60年代末D.20世纪80年代末题三: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一.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

6、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C_・①③④D.①②④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③文明开化Z风流行A.①②③B.②③④题四: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数字化B.多元化C.网络化D.日常化题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本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通商以前,俱用沙舱,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名。……由南载往花布之类,口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

7、口北货。当时,本邑富商,均以此而获利。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氏亦借沙船,官商称便。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一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辑》材料二—“黄包车”之于上海或许有着特别的典型意义,他在黄浦江边无奈地转动了82年,如一位风霜尽染的老人,于1956年安然退进博物馆。—一摘自新华网材料三到20世纪80年代呼啦啦驶出的出租轿车,车轮声声,碾出了半个世纪來社会生活的沧桑变化。(1)依据材料一,说出材料反映的生活景象是什么?(2)结

8、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交通工具发生变革的原因有哪些?(3)从材料三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是如何改变交通落后状况的。第4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易错小题考考你题一:C题二C题三:B金题精讲题一:B题二A题三:D题四:D顾五:C—题六:C题七:(1)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