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9讲:化学能与热能(教师版)

高三化学第9讲:化学能与热能(教师版)

ID:42136051

大小:605.7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9-08

高三化学第9讲:化学能与热能(教师版)_第1页
高三化学第9讲:化学能与热能(教师版)_第2页
高三化学第9讲:化学能与热能(教师版)_第3页
高三化学第9讲:化学能与热能(教师版)_第4页
高三化学第9讲:化学能与热能(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第9讲:化学能与热能(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脑体操)C0作业完成情况)Q知识梳理)一、焙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恰变(A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AIL单位:kj/mol,即:恒压下:焙变二反应热,都可用All表示,单位都是kj/niol0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一一吸热化学键形成一一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AH为“-”或A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AH为“+”或AH>0也可以利用计算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二生成物所

2、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暈二反应吻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0H)2-8IL0与NIh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镀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7.比较AH时

3、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二、热化学方程式1•书写化学方稈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②热化学方程式屮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①热化学方程式屮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②各物质系数加倍,AH加倍,即: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A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③表示意义:物质的量一物质一状态一吸收或放出*热量。三、燃烧热1.概念:101kPd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

4、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氏0)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AH〈0,单位kj/mol)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表示方法都是有AH时才有负号。3.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不同。不同的物质燃烧热不同。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屮,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lmolIbO,这时的反应热叫屮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0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0H-(aq)=H20(l)AH=-57.3kJ/m

5、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o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看课本装置图(1)一般用强酸和强碱做实验,且碱要过量(如果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同,中和热会偏小),一般中和热为57.3kJ/mol0(2)若用弱酸或弱碱做实验,放出的热量会偏小,中和热会偏小。(3)若用浓溶液做实验,放出的热量会偏大,小和热会偏大。(4)在试验中,增大酸和碱的用量,放出的热量会增多但中和热保持不变。五、盖斯定律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儿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6、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教学重难点])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2.有关反应热的计算。3.比较反应热的大小。4.反应热与能源问题。SAD特色讲解)例1.(2014•重庆理综化学卷,T6)已知C(s)+H20(g)=C0(g)+H2(g)AH=akJ•mol-12C(s)+O,(g)=2CO(g)AH=-220kJ・mol-1H—H、0=0和0—H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kJ・mol-1,则a为()A.-332B.-118C.+350D.+130解析:设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②,根据盖斯定律②-①X2得:2H2(g)+02(g)=2H20(g

7、)AH=-(220+2a)KJ/mol,则有:2X436+496-4X462二-(220+2a),则a二+130,答案选D。答案:D例2.(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T9)1,3-丁二烯和2-丁怏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H?二CH—CH二CH2(g)+2H2(g)-CH3CH2CH2CH3(g)+236.6kJCH3-C=C-CH3(g)+2氏@)-*ClhCIbCILCIhCg)+272.7kJ由此不能判断A.1,3-丁二烯和2-丁烘稳定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