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ID:42152784

大小:7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09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1页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2页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3页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4页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填好。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语,我为你不平卢新宁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

2、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

3、,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

4、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并不意味着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发人深思

5、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

6、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1、下列说法不能说明“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的一项是()(3分)A.汉语能让我们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B.汉语古老而优雅,以其独特的文化意蕴构成了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C.汉语隽永有致,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凭借它穿越漫长的历史文化隧道。D.汉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并且广为传播,“热”遍全球,令国人无比自豪。2、对文中划线句子“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A.如果我们的后辈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要和你结婚”,那么,东方民族的含蓄之美就可能消失殆尽。B.国人冷落汉语,高学历的青年出现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状况,使国人文化水平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弱。C.方块字横平竖直,独具韵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势必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D.汉语隽永有致,承载丰富。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奥妙的人,无法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3、下列不属于作者为汉语忧心不平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的

8、古老优雅的汉语,中国人使用起来却言不达意,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比比皆是”。B.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C.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感到国人脸上无光。D.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视母语修养,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每小题3分)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