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集锦

事故案例集锦

ID:42153699

大小:1.69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9-09

事故案例集锦_第1页
事故案例集锦_第2页
事故案例集锦_第3页
事故案例集锦_第4页
事故案例集锦_第5页
资源描述:

《事故案例集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事故案例分析静电引发事故1、静电引爆可燃性混合气体2002年7月,江苏姜堰某厂二车间的封闭式离心机,在刚开始分离从搪瓷反釜卸出的W-100-1纺织用抗氧化剂和甲苯溶剂时突然发生爆炸,致使1名职工死亡,1名职工重伤。调查发现此物料经过23小时不停地机械搅拌,又经过塑料导管直接送入离心机,离心机转鼓内垫有非导电体的化纤过滤布袋。经长时间搅拌,含有甲苯溶剂的物料产生静电积聚,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得到加强,当物料进入离心机时带有很高的电位。但如果没有电火花是不能引爆的。我国安全工程专

2、家崔克清教授指出,低电位点是转鼓上部暴露的螺丝,当物料冲击到离心机的转鼓时,高压电位与螺丝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混合性爆炸气体。具体分析如下:(1)物料在反应釜中经长达20多小时机械搅拌,积聚了静电,由于该釜是搪瓷反应釜,所积聚的静电不能通过反应釜接地线入地,物料中含有高位静电。(2)反应釜与离心机进料口采用塑料管道连接,由于塑料管为绝缘体,当反应釜内的物料快速流经连接管时,原料液中积聚的静电不但不能得到有效地释放,反而因为快速流动得到增强。(3)该离心机脱液和甩干物

3、料为甲类易燃液体甲苯溶剂、W-100-1。甲苯的闪点为4℃,(易燃液体的燃点高于闪点1-5℃),易挥发,具有快速成流动时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的特性。从反应釜中放出的物料的温度是10℃左右,具备了闪燃和可燃条件。(4)离心机中的空气和甲苯蒸气迅速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甲苯的爆炸极限为1.2%~7%(V)。(5)离心机中过滤袋材质为丙纶纤维,是非导电体,不能将物料中的静电传导到离心机金属转毂而后及时入地。加之,过滤布袋未能遮盖住转毂罩壳顶部的螺栓,带有高压静电的物料与紧固螺栓顶端的零电位形成高低压电位差,在此具

4、备了放电条件,发生放电现象并产生电火花,引爆了离心机内爆炸性混合气体。2、静电引爆醋酸乙烯事故2002年12月,江苏丹阳某厂浆料车间,工人用真空泵吸醋酸乙烯到反应釜,桶中约剩下30kg时,突然发生了爆炸,工人自行扑灭了大火,1名工人被烧伤。经现场察看,未发现任何曾发生事故的痕迹,电器开关、照明灯具都是全新的防爆电器。吸料的塑料管悬在半空,管子上及附近无接地装置,还有一只底部被炸裂的铁桶。此案例为较典型的静电事故,此次爆炸事故的原因是:醋酸乙烯的物料在快速流经塑料管道时产生静电积聚,当塑料管接触到零电位

5、桶时,形成高底压电位差放电,产生火花引爆了空气中的醋酸乙烯蒸气。具体分析如下:(1)醋酸乙烯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曝光容易聚合成固体。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热、氧化剂有火灾危险。闪点:-7.78℃;爆炸极限:2.6%-13.4%。属于易燃液体。(2)物料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有静电积聚现象,塑料管由于其导电性能差,使静电积聚情况更加严重,物料中及塑料管壁上含有高位静电。(3)醋酸乙烯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4)当带有高位静电的塑料管接触到铁桶时,形成放电,产生火花,引爆可燃性混合

6、气体。3、静电引发爆炸事故事故经过1991年9月17日15时30分,山东省临沂农药厂辛硫乳剂车间调制班作业人员刘某、曹某、林某、杨某接班后,向系统内进行移液作业,在不到20分钟时间内,抽完了8桶甲苯。15时50分,曹某将抽料管插入上班留交的半桶甲醇中进行抽料时,瞬间即发生爆炸着火,作业人员曹某当场死亡,林某、杨某及正在该班巡视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石某被火烧成重伤。16时左右,大火即被扑灭。事故原因分析1.由于抽料管前端采用的是2m长全塑绝缘软管,形成静电积聚释放火花。2.半桶甲醇空间过大,使甲醇与空气形

7、成爆炸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从而造成事故发生。同类事故防止措施改抽料管为金属软管气瓶爆炸事故1、违规卸载氧气瓶导致气瓶爆炸事故某重型机械厂铆工段某因急用氧气,在没有征得领导同意的情况下临时让装配工刘某、陈某去充氧站拉了一车氧气瓶,在厂门口卸车时,门卫喊陈某,让他去接电话。在陈某去接电话时,刘某等不急便自己卸车,可是由于他一个人很难把氧气瓶搬下去,于是刘某就用脚蹬滚动瓶罐到车厢边,然后就抛掀气瓶到地上。可是当刘某在抛落第三个氧气瓶的时候,氧气瓶突然发生爆炸,刘某当场被炸身亡。事故原因分析如果装满氧气的钢瓶

8、内气压达到一定的数值,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温度较高的话,就可能发生爆炸。装配工刘某根本就不懂装卸技术,也不知道装卸氧气瓶的知识。在一个人的情况下,为了图省事,就采用脚蹬、抛掀的办法卸载氧气瓶,钢瓶被抛掀从1米的高处撞击地面,受突发震荡瓶内氧气产生瞬间超压而导致爆炸。事后经检验此气瓶受腐蚀瓶壁已低于设计厚度,这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防范措施1、教育职工严格遵守《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装运氧气瓶之类易燃易爆危险品应由专业搬运工进行搬运,运输过程中严禁野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