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生”教育中得与失

“问题生”教育中得与失

ID:42166373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9

“问题生”教育中得与失_第1页
“问题生”教育中得与失_第2页
“问题生”教育中得与失_第3页
资源描述:

《“问题生”教育中得与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生,,教育中得与失WWW・cZ文章来源初中教师网一、家庭不健全的“问题生”张某,是我在初二时的一个学生,其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其父神志有问题,他和奶奶住在一起,生活很困难。因觉得他缺少父母的爱,奶奶对他都关爱有加,只要他有要求都一定极力满足,因而造成他比较任性、倔强、孤僻的性格,加上他所住地方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因而耳闻目染了一些不好的风气和习惯,使他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有一段时间因他在校表现不好,叔叔、姑姑等亲戚放弃了对他的教育,他更是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与社会上一些待业青年有了来往。在校的主要问题为:1•情绪波动特别大,性格孤僻

2、。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对教师态度特别冷,有时就因一句批评而与教师顶撞。2.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作为中学生,不注意自己的形象,经常在楼道骂脏话,多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和老师顶撞,还经常与社会上一些待业青年在外混。3•对学习忽冷忽热。自己喜欢的科目就学,不喜欢的就不学,学习往往没有三天的热情。二、失败的教育刚开始我认为只要在生活上、学习上尽量亲近他、关心他,和他谈知心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积极从正面做思想工作,加以引导,他会有所转变的。可是通过这一年的教育,他没有根本的好转,表现如故,学习成绩也始终没有大的进步。对张某的教育,虽然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

3、力,但教育效果却很不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点:(1)因为其的家庭原因,与其家人联系得不够,导致他钻空子。(2)最初对他犯的一些错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在教育中手段的单一化,缺少有效的手段。三、"问题生"教育的反思对这些家庭残缺、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不好的“问题生”,如何教育才能使他们有转变,在张某身上我从反面看到了以下几点。1•教师要勤与家长沟通。教师和家长沟通可以互相了解孩子在家或学校的情况,避免学生在家骗家长,在校骗教师的局面,有利于共同教育孩子。另外,还可以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为我们的家长层次水平参差不

4、齐,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当,如溺爱、打骂等,这就需要教师做一定指导,告诉家长初中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使其能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学生。2.教师要有爱心。爱心是教师走进学生的法宝,古人语“亲其师,信其道”。但这并不等于只要亲近学生,关爱学生,“问题”学生就一定会变好。对于学生应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真正的做到爱与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管理好学生,才能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3.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形式要多样化,不要单一做思想工作教师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多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如果在教育中一味地停留在做思想工作上,我认为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从小就听

5、家人或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也懂道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如老师再说这些,他根本就听不进去;如果此时教师能及时采用一些手段,例如让他当一小干部,让他自己用班干部的标准严以律己,他在行为上也许就会有所好转;对于犯严重错误的或屡教屡犯的学生由学校给予一定的处分,足以引起学生的警醒。从这案例中,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重蹈覆辙。WWW・cZ文章来源初中教师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