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MI接口分类

HDMI接口分类

ID:42185552

大小:442.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0

HDMI接口分类_第1页
HDMI接口分类_第2页
HDMI接口分类_第3页
HDMI接口分类_第4页
HDMI接口分类_第5页
资源描述:

《HDMI接口分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多媒体接口介绍》HDMITypeA、B、C、D接口图HDMI的接口分成A、B、C、D4种类型。确认HDMI线的版本要注意HDMI线的版本,常见的有1.3和1.4、2.0三个版本。建议购买2.0版的HDMI线,带宽高达21.8Gbps,支持3D传输,能满足更高的分辨率、刷新率和色彩深度,能支持1080P以上的高清播放,而且和1.3、1.4功能兼容。HDMIAType其中A类(TypeA)是最常见的,一般平板电脑或者视频设备,都提供了这种尺寸的接口。TypeA有19针,宽度为13.9毫米、厚度为4.45毫米,现在能看到的设备99%都是这样尺寸的HDMI接口。 HDMIBTy

2、peB类(TypeB)非常罕见,传输宽几乎比A类大了一倍,在家庭应用中是过于“强悍”,现在只应用于一些专业场合。有29针,宽度达到21毫米,可传输HDMIAType两倍的TMDS资料量,相对等于DVIDual-Link传输,用于传输高分辨率(WQXGA2560X1600以上)。 HDMICTypeMINIC类(TypeC)是为小型设备而生的,其尺寸为10.42X2.4毫米,比TypeA小了将近1/3,应用范围很小。总共有19Pin,可以说是缩小版的HDMIAType,但脚位定义有所改变。主要用在便携式装置上如DV、相机、便携式多媒体播放机等。 HDMIDTypeMicro

3、D类(TypeD)是最新的接口类型,尺寸进一步减小,采用了双排针脚设计,尺寸近似于MiniUSB接口,更适用于便携和车载设备。俗称MicroHDMI是定义为HDMI1.4版本的,保持HDMI标准的19Pin,尺寸为2.8mmX6.4mm[2.3*6.0],比MiniHDMI(2.4mmX10.2mm)小很多,主要应用在一些小型的移动设备上,如手机,MP4等等。 *VGA又称D-SubDVI接口连接线的分类DVI接口有3种类型5种规格,端子接口尺寸为39.5mm×15.13mm。DVI(DigitalVisualInterface),即数字视频接口。它是1999年由Sili

4、conImage、Intel(英特尔)、Compaq(康柏)、IBM、HP(惠普)、NEC、Fujitsu(富士通)等公司共同组成DDWG(DigitalDisplayWorkingGroup,数字显示工作组)推出的接口标准。   DVI接口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又分为单连接(SingleLink)和双连接(Dual Link)两种方式。单连接DVI接口的传输速率只有双连接的一半,为165MHz/s,最大的分辨率和刷新率只能支持到1920x1200,60Hz 。至于双连接的DVI接口,支持到2560x1600,60Hz模式,也可以支持1920x1080,120Hz的模式。液晶显

5、示器要达到3D效果必须拥有120Hz的刷新率,所以3D方案中,使用DVI的话,必须要使用双连接的DVI接口的DVI线。总的来说,如果是1920x1200内的分辨率,单双连接两者输出的画质是一样的。考虑到兼容性问题,目前显卡一般会采用DVI-I接口,这样可以通过转换接头连接到普通的VGA接口。倘若显示器只有一种DVI接口,那就会搭配DVI-I。假如显示器有DVI和VGA两种接口,则搭配DVI-D。最后,我们为大家总结出显卡显示输出接口的选择要点:1、VGA接口由于是模拟信号,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图像细节的损失,只适用于20吋以下的显示器使用; 2、若显示器采用1920*12

6、00以下分辨率,DVI-I,DVI-D,HDMI,DP接口均可,屏幕尺寸影响较小;3、若显示器采用超高分辨率,比如2560*1600或搭建多屏显示输出系统情况下,双通道DVI-D,HDMI,DP可以胜任;4、若采用的是3D显示器,1920*1080分辨率下,DVI-D、HDMI和DP没太大问题,若是2560*1600以上最好选用HDMI和DP输出接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