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实验班)语文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实验班)语文试题

ID:42192043

大小:130.3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10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实验班)语文试题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实验班)语文试题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实验班)语文试题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实验班)语文试题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实验班)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实验班)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衡阴亠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卷为衡阳八屮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试卷,分两卷。其小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查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老师通报。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3.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mm签字笔书写。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预祝考生考试顺利★第丨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三部分,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1-3题。(每题3分,

2、共9分)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芟。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他的那部《茶经》不仅总结了前代饮茶的经验并民加以提高与规范化,其中充满了文人士大夫的

3、审美趣味。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艾论述类阅读答案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论述类阅读答案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

4、的“谁谓荼苦。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

5、停土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论述类阅读答案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文章论述类阅读答案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6、。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強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乞,故难于俗人言矣。”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內建立茶室。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

7、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淸趣论述类阅读答案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阅读答案。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A.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才在非特殊情况下,很少添加其他东西。B.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