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能 热传递》习题2

《二、内能 热传递》习题2

ID:42197646

大小:2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0

《二、内能 热传递》习题2_第1页
《二、内能 热传递》习题2_第2页
《二、内能 热传递》习题2_第3页
《二、内能 热传递》习题2_第4页
资源描述:

《《二、内能 热传递》习题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内能热传递》习题一、选择题1.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年中沿海地区的温差总比内陆地区的温差要小,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海水的密度比砂石、泥土的小B.海水含有热量比砂石、泥土多C.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泥土的大D.海水的传热能力比砂石、泥土弱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物体中的剧烈B.甲物体的内能比乙物体的内能大C.甲物体的热量比乙物体的热量大D.甲物体的比热比乙物体的比热大E.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3.直径相同的实心铁球

2、和空心铁球,如果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那么(  )。A.实心铁球温度升得高B.空心铁球温度升得高C.两球温度升得一样高D.无法判断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②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减少③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保持不变④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5.质量相等的某种液体和水在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之比为1:2,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的关系是()。A.c液=c水B.c液=c水C.c液=2c水D.无法确定6.在农业

3、早春培育秧苗时,常采用晚上灌水护苗,白天排水助长的方法,这样做的原因是()。A.灌入的水温度较高,所以可以防止秧苗冻坏B.水的比热容大,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秧苗不会冻坏C.泥土的温度高,所以白天把水放掉有利秧苗生长D.泥土的比热容小,吸收热量少,所以白天泥土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7.如图所示的双层锅,内锅中盛有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A和B,双层锅之间盛有水C,加热使水C沸腾,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和B的温度分别稳定于tA和tB,在此过程中,A和B净吸收热量分别为QA和QB,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为()。A.tA=tBB.tA>tBC

4、.QA=QBD.QA>QB8.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甲和乙,降低相同的温度后,放出热量也相同,则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甲的比热大于乙的比热,则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B.若甲的比热大于乙的比热,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C.若甲的比热等于乙的比热,则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D.若甲的比热等于乙的比热,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二、填空题9.小刚同学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一段时间,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____增加了;他把金属勺从热汤中拿出来放在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金属勺的温度又降低了,它的______减少

5、了,于是他提出一个结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10.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_______________。(1)用锤子反复打击一块铁片,它的温度会升高(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3)冬天,人们用嘴对着双手“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凉鸡蛋泡在热水中,温度升高(6)冬天,人们用双手反复摩擦取暖11.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3:2,若它们吸收的热量相等,则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是_________;若它们升高的温度相等,则吸

6、收的热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12.小华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冬天,晚上睡觉感到很冷,于是用一个玻璃瓶装入热水抱在怀里,感到很暖和;出门常穿厚厚的棉衣,也感到很暖和.他想:这两种情况的保暖原理是否一样呢?请你说出理由。13.在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强。(1)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来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

7、验步骤。参考答案1、C2、A3、B4、A5、A6、B7、A8、B9、内能,内能,热传递10、(3)(4)(5)11、1:33:112、不一样,前者是高温物体把热量传给人,使人感到暖和;后者是防止人身上的热量向外散发也感到暖和。13、(1)夏天穿黑色衣服比穿白色衣服感到热;(2)黑色和白色塑料袋、温度计;让温度计分别用黑色和白色塑料袋包起来,放在太阳光下照射,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变化快的吸收热量能力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