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2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2

ID:42213916

大小:249.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10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2_第1页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2_第2页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2_第3页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2_第4页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导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盖斯定律的内容,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2.学会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1.(1)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直接测量,其测量的仪器叫做量热计。(2)下列ΔH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④;表示物质中和热的是⑤(填序号)。①2H2(g)+O2(g)===2H2O(l) ΔH1②C(s)+O2(g)===CO(g) ΔH2③CH4(g)+2O2(g)===CO2(g)+2H2O(g) ΔH3④C6H12O6(s)+6O2(g)

2、===6CO2(g)+6H2O(l) ΔH4⑤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⑥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 ΔH62.已知在101kPa、273K时,15g乙烷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akJ的热量,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2H6(g)+O2(g)===2CO2(g)+3H2O(l) ΔH=-2akJ·mol-1。3.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的热量为161.9kJ,生成的CO2恰好与5mo

3、l·L-1100mLK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正盐,则燃烧1mol丁烷放出的热量为2_590.4_kJ。4.氢气燃烧时耗氧量小,发热量大。已知碳和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 ΔH=-393.5kJ·mol-1H2(g)+O2(g)===H2O(l)ΔH=-285.8kJ·mol-1试通过计算说明等质量的氢气和碳燃烧时产生热量的比是4.36∶1。探究点一 盖斯定律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较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

4、“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观点来计算反应热。已知P4(白磷,s)+5O2(g)===P4O10(s)ΔH1=-2983.2kJ·mol-1①P(红磷,s)+O2(g)===P4O10(s)ΔH2=-738.5kJ·mol-1②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____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_(填“高”或“低”)。答案 P4(白磷,s)===4P(红磷,s)ΔH=-29.2kJ·mol-1 红磷 低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虚拟如下过程:根据盖斯定律ΔH=ΔH1+(-ΔH2)×4=-2983.2kJ·mol-1+738.5kJ·mol-1×4=-29.2kJ·mol-1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即同素异形体)具有不同的能量,因此涉及书写此类单质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注明单质的

6、聚集状态,而且应注明同素异形体的名称。所以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白磷,s)===4P(红磷,s) ΔH=-29.2kJ·mol-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中,若正反应放热,则生成物稳定;若正反应吸热,则反应物稳定。即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越高越活泼,本身所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红磷能量较低,白磷稳定性较低。2.盖斯定律的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3.盖斯定律的应用方法(1)“虚拟

7、路径”法若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ΔH;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如图所示:则有ΔH=ΔH1+ΔH2+ΔH3。(2)加合法运用所给热化学方程式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得到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归纳总结]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的方法(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左右颠倒时,ΔH的符号必须随之改变。

8、[活学活用]1.已知C(s)+O2(g)===CO(g) ΔH。上述反应在O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2;O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但同时还部分生成CO2。因此该反应的ΔH无法直接测得。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ΔH却可以直接测得:(1)C(s)+O2(g)===CO2(g)ΔH1=-393.5kJ·mol-1(2)CO(g)+O2(g)===CO2(g)ΔH2=-283.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ΔH。分析上述两个反应的关系,即知:Δ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