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沪科)

【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沪科)

ID:42219335

大小:27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0

【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沪科)_第1页
【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沪科)_第2页
【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沪科)_第3页
【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沪科)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沪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平面镜成像》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张大丰◆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内容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像的原理和平面镜的应用。教学中以实验为主体,让学生在真情实景中观察和实验,直接获得平面镜成像的信息,由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成像的原理、感悟物理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以及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进

2、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观察实验现象,感悟虚像的含意;(2)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对信息的记录和处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对称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现场秀的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特点,同时展现学生的时代美感,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受美,珍惜美。◆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2)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探究。【教学难点】(1)虚像概念的形成;(2)平面镜成像实验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法◆探究与体验相结合、适当启发◆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2.实验器材:大的穿衣镜,大的茶色玻璃平板玻璃、大的白板,一块玻璃板,两只等大的蜡烛、火柴,刻度尺、白纸。分组器材:一块玻璃板,两只等大的蜡烛,火柴,白纸,刻度尺。一、引入新课1、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这不是人类的专利,很多的小动物也喜欢照镜子,来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视频!2、播放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运用多媒体播

4、放一段加菲猫照镜子的视频动画,动画中加菲猫摆出各种搞笑的动作来观察镜中的自己。教师提出:“它为什么这么惊奇?”引出本节课题。二、新课(一)平面镜1、平面镜的定义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称为平面镜,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可以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也能够起到平面镜的作用,能够成像?学生举例。3、展示宁静的水面成像的图片,说明水面上方的小桥、亭台楼阁,天空中的白云统称为物体,水中的倒影是它们经过平面镜成的像。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二)像物理学中像有实像和虚像之分,学生阅读

5、课本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1、实像: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实像也就是直接观察光屏就能看到的像。如小孔成像中的像。2、虚像:物理学中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眼睛直接看到的的像称为虚像。虚像直接观察光屏不能看到的像。3、平面镜所成有像(1)提问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2)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①师生配合用大的穿衣镜,用小白板演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学生用手边的器材合作探究③归纳结论(7)板书: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指出这是平面镜成像的第一个特点(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特

6、点还有哪些?(1)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何?(2)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如何?2、学生猜想(1)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如何?(2)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1)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确定像的位置?①根据学生的提供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逐步引导学生找出替代的方法②教师用动画展示替代的方法③师生合作展示替代的方法④教师利用大的穿衣镜,找一位学生站在镜前成像,让其他学生推荐一保同学做为这名同学的替身,代替他去和这名同学的像进行比较。问学生能否找出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学生又发现能看到像却看不到“替代

7、物”这个新问题,进一步想到“用大玻璃板来替代平面镜”,确定了像的位置,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难题。(2)验探究过程中我们要记录哪些量?(3)学生着手设计实验方案,并选择器材去进行探究(4)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实验中学生的问题,共同探讨,继续实验(5)学生将实验结果写在小黑板上,(6)根据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7)教师板书结论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8)教师带领学生将像和物用直线连接起来,并测量这条连线和镜面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得去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9)教师带领学生将实验记录纸沿镜面所在直线对折有什

8、么发现,从而得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10)归纳平面镜像的特点,让学生思考讨论上课前提出加菲猫和镜中加菲猫是否一模一样的问题。三、课堂小结1.探究程序小结:2.探究方法小结:设计实验过程中两次运用“替代法”。第一次“等大的蜡烛替代像”、第二次“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解决了实验设计中遇到的难题。四、成果成果展示1、请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