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

【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

ID:42219438

大小:35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9

【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_第1页
【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_第2页
【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_第3页
【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_第4页
【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新民主主义革命》(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民主主义革命》(编写:双辽一中张祖迁老师)◆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慨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慨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教材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红军的长征。这些内容全方位介绍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情况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的历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⑴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

2、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⑵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⑶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⑴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

3、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⑵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⑶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⑵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

4、、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⑶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课前准备◆教师:图片故事收集,备课学生:预习新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第2-4页)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组照片,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几幅浮雕,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

5、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等图片信息后,从而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学生的回答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讲授新课一、五四运动(课件第5-8页)1、五四运动的背景:经济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近代工业迅速发

6、展;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政治基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思想基础: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五四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前后两个阶段特点即可:5月4日~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工人阶级为主力;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3、五四运动的意义重点引导学生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最终前途等方面分析“新”字的含义,“开端”二字应强调。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

7、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特点(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先锋,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工人中办学校、建工会;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课件第9-13页)材料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投身罢工运动,成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马列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