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川教)

【教学设计】《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川教)

ID:42219467

大小:18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9

【教学设计】《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川教)_第1页
【教学设计】《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川教)_第2页
【教学设计】《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川教)_第3页
【教学设计】《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川教)_第4页
【教学设计】《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川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川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教材分析本课是2016川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9课内容,讲述了春秋时期孔子、老子的主要思想,本课还增加了孙子这一新内容,这是编者增加的阅读内容。◆教学目标本课通过了解老子、孔子、孙子等人的思想主张及其成就,认识到古代先民的多元智慧,培养学生崇敬老子、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从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与能力目标】1.记住老子的姓名、生活时代、主要著作、创立的学派。2.记住孔子的姓名、生活的时代及孔子的成就及贡献,初步培养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辅助栏目和原著文献,进一步学习从各种文献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掌握制作、运用历史图表学习历史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老子、孔子的崇敬情感,初步形成对本民族文化成就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老子思想的朴素辩证因素孔子的“仁”学说和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教学难点】老子思想的消极性孔子的政治思想。◆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搜集相关反映老子朴素辩证思想、孔子论学习的言论,初步理解其大意。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我们已

3、经学习了史前时期、夏朝、商朝、周朝,其中,周朝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在历史长河中,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都为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共同推动祖国历史向前发展。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材料,你知道其中的A和B分别指谁吗?课件呈现片段:A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聘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A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B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A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

4、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课文中的老人B是李耳,又名老耽,后人尊称为老子。拜师的年轻人A是孔丘,字仲尼,后人尊称为孔子。子,是尊重称“先生”的意思。老子和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对如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那课标是怎么要求我们的呢?(展示课标)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师:“子,是中国古代对有学习、有知识、有修养的男子的尊称”,与我们现今口头禅的“老子”孙子“可是

5、完全不同的哟。名片,是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的自我介绍的重要方式之一,比如我要向某位重要人物推销自己,我会走上去与他握手,并递上我的名片。作为春秋时期有地位、身份的老子、孔子、孙子,我们能不能结合我们的导学案,为这三位名家巨匠量身定制一张属于他们的、有“历史味”的名片呢?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板块的学习:牵手名家——名家名片(展示课件)二、牵手名家—名家名片师:这份名片“酸甜苦辣清淡咸”——包括姓名、籍贯、民族、学派、成就、观点、代表作。(制作完成后,分抽三个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学生要落实在书上)。师:春秋时代的古贤先贤用他们的思想为我们民族播撒了智慧的

6、种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占有至为重要的地位,现在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们第二板块的学习:品味名家——名家哲思(展示课件)三、品味名家—名家哲思师:首先我们品味名家——老子师:老子的思想,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二是朴素的辩证思想,三是消极的社会思想。(展示课件)那什么是道呢?(展示课件)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演变的根源,用我们今天的通俗语言来理解,就是我们所讲的“规律”“规则”。最能体现老子思想精髓的,是他朴素的辩证思想,即最原始、最本源的辩证思想。那何为辩证思想?老子是这样认为的:(

7、展示课件)一切事物是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有和无、难和易这些是不是对立的?(学生答)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又是相互转换的,比如:跑5000米,对我们难不难?(难),但和跑10000米相比,是不是就变得容易了?所以难可变为易,易同样许以一定的条件,又可转为难。其实关于这一论述,老子也有一句经典名言(展示课件)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福兮,开始。(学生齐读)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师:其实这句名言的背后,还蕴藏着一个富有韵味的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吗?给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讲,有可能不完整)师:掌声鼓励。

8、虽然我们这个故事讲得还不太完整,但已经能完全体现老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