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中母亲形象分析

余华小说中母亲形象分析

ID:42237530

大小:43.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9

余华小说中母亲形象分析_第1页
余华小说中母亲形象分析_第2页
余华小说中母亲形象分析_第3页
余华小说中母亲形象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余华小说中母亲形象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父亲”的背影里哭泣——余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分析冯江涛(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摘要:在余华的小说中,“父亲”的形象在“父子互审”的叙述中总是处在突出的位置,然而读者以及评论者往往忽视其作品中的“母亲”形象,她们以脆弱的生命状态承受着来自“父亲”的暴力折磨,却因无法摆脱束缚在她们身上的锁链而对“父亲”作彻底的反抗,最终只能委身于“父亲”的背影里哭泣。本文将视点聚焦到余华小说的母亲形象上,透过“父亲”主导的世界,对其笔下母亲呈现出的孱弱、受虐、依附的形象特征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余华对于母亲形象的创作态度。关键词:母亲形

2、象;孱弱;受虐;依附中图分类号:I206.7冯江涛(1988-),男,山西省临汾人,辽宁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当代小说。无论是先锋时期在小说中讲述荒诞、暴力、血腥和死亡,以及对现实秩序和理性的反叛,还是90年代转型后开始在小说中展现生存中的不幸、苦难后的坚忍、人性中的温善,余华都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不可绕开的现象存在着。在他质疑和思索的众多秩序与关系链中,父与子的冲突无疑是表现的重点之一,进而出现了“父子互审”的现象。在父与子的对抗当中,父亲的形象总是被凸显出来,“无论哪个‘父亲’其实都在显示一种威胁力,他们高高在上,成为过去

3、和现代家庭之中最顽固的堡垒”。[1]他们要么野蛮强悍,要么血腥暴力,总是以“王者”的姿态出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余华小说的主要人物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走出男性的视角中心,无论是在其中短篇还是长篇里,女性形象一直处于被遮蔽的状态”,[2]尤其是母亲形象,犹如隐没在“父亲”的背影之中,但我们却能听到这些母亲在“父亲”背影里的哭泣声,蜷缩在“父亲”权威之下的母亲呈现出孱弱、受虐、依附的形象特征。一、孱弱——脆弱的生命柔弱一般是母亲外在表征的集中体现,而余华小说中的母亲的形象显然更强调“弱”的部分,甚至呈现为一种孱弱。这种孱弱集中在母亲的身

4、体状态上,如果细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衰老,一个是病弱。在余华的中短篇小说中,母亲的形象没有发展过程,很多直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就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老母亲形象。《世事如烟》中的3已经六十多岁,《现实一种》中山岗和山峰的母亲更是已经垂老到将死的地步。而在长篇小说中,即使母亲年轻时健康而有活力,但经历苦难后的衰老形象却更具有冲击力和指代意义,所表达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在细雨中呼喊》里孙光林的亲生母亲在最后的呼喊似乎是在与命运进行着最后的抗争,但这份抗争来得太迟,伴随着叫喊声母亲走向的是死亡;《活着》中家珍在病痛中接连遭3受打击,有庆

5、和凤霞的死彻底的击溃了这个坚强但却已衰老的女人;《许三观卖血记》中许玉兰的哭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文革期间她被批斗的场景更让我们感到这样一个特别“能哭”的女人是多么的无助和可怜。这些衰老的母亲一次次刺痛着我们的神经,也由于身体的衰老,她们的命运往往透露着很强的悲剧性。与此同时,这些衰老的母亲大都身患疾病,这大大削弱了她们的身体状态,也成为她们身体孱弱的重要原因。《现实一种》中余华对山岗与山峰母亲身体的病态描写达到了一种极致,老太太已经病入膏肓,“本应作为整个家庭核心的‘母亲’如垂死者无能为力,总是抱怨着死亡在一寸寸地侵入她的身

6、体,并一直感受着身体的腐烂”。[3]疾病使母亲丧失了“主持公道”的“家长”地位,已被远远地抛在了即将发生的家庭暴力之外,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在细雨中呼喊》里孙光林的“哥哥在监狱里呆了两年,他出来时母亲已经病魔缠身”彻底丧失了“反抗”的资格和能力。而作为养母,李秀英一出场就“疾病缠身”,“一生孩子就要断气”的她不能够经受任何的风吹草动,只能困居在“特定”的房间内。疾病既是她的恐惧,也是她掩饰生存之痛最为有力的工具。《活着》中家珍患有软骨病这样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并最终导致她死亡。李兰在经历李光头父亲之死后也患上了一种头痛,对于她来说,疾

7、病近乎一种折磨。病弱的躯体成为孱弱最好的注脚,它将母亲彻底拉拽到了家庭的底层和父亲的“阴影”之内。孱弱为余华笔下的母亲打上了底色,她们根本不具备反抗和走出阴影的身体能力,这使得母亲在“强大”甚至充满“野性”的“父亲”阴影里只能以一种脆弱的生命状态存活,这不仅加剧了她们的苦难,也在无形中更加凸显了父亲的力量和权威。二、受虐——暴力的承受者在余华的小说里,暴力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他说:“暴力因为其形式充满激情,它的力量源自人内心的渴望,所以他使我心醉神迷”,[4]并成为叙事的中心和揭开理性秩序下非理性真实的重要武器。施暴者需要强大的“打

8、击力”,无疑父亲以及男性承担了这一角色,而受暴者自然便被母亲和女性所担负。《现实一种》中山峰得知自己的孩子死去时首先将暴力的拳头指向孩子的母亲,先是揪头发然后饱以老拳,孩子的母亲犹如沙袋一般,似乎生来就是愤怒的发泄器;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