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

ID:42251617

大小:33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1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_第1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_第2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_第3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_第4页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一、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扣住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从教法、学法的设计,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时刻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体现在:1、体现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找一找身边见过的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圆锥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本课特别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寻求个性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设计的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锥的认识,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测量的意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

2、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合理,适时运用电化媒体,渗透转化与优化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无限快乐。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三、教学重点: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体积。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2、适量的沙土(比圆柱的体积多;学生分组准备沙土。)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质疑引入1、同学们见过盖房子吗?工人用的小圆锥

3、有什么特征?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2、课件演示;屏幕上呈现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或移出。3、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V圆柱=sh=лr2×h)(中间x可以省略,加在上便于学生区别、记忆。)4、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板写课题:圆锥的体积)【本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谈谈自己对圆锥的认识,进而提出自己对圆锥还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探索新知,寻找策略。

4、1、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1)指名学生陈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课件演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a.屏幕上呈现一个圆柱体和长方体(近似的)(圆柱与长方体等底、等高)将圆柱底面积和长方体底面闪烁后移出。b.将移出的圆柱底面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与移出的长方体底面重合。2、教师: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当学生用旧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势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

5、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1)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实验a.让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和比圆柱体积多的沙土。b.先在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圆柱。看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这说明了什么?教师行间巡视,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小组学生。(2)课件演示。a.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的蓝色的圆柱和红色的圆锥各1个;b.先在红色的圆锥里装满黄色沙土,然后倒入圆柱;c.记录,做3次正好把圆柱倒满,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小结: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6、。(强调:等底等高)(板写: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d.引导学生用“底面积×高”来代替“圆柱的体积”,于是得到,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板书),然后得出字母公式:V圆锥=sh(3)教师教具演示,巩固学生的操作效果。【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

7、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三)自主探究1、探讨例1课件出示例题。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对照圆锥的体积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4页的“练一练”第2题。2、探究例2课件出示例题学生自主审题,教师引导点拔: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让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先算出沙堆的体积,再求得这堆沙的重量,强调最后的数据的取舍方法。3、引导,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小麦堆的底面积和高。a.讨论后,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b.教师介绍测量方法,边陈述边CAI课件演示。①屏幕上呈现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小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