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文献综述】

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文献综述】

ID:423007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7-31

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文献综述】_第2页
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文献综述】_第3页
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文献综述】_第4页
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基于资源生物量曲线对舟山渔场外缘海域鱼类群落的评价分析农业资源与环境舟山渔场位于东海北部、长江口东南外海位于钱塘江口外、长江口渔场之南,其范围为29°30ˊ~31°00ˊN,125°00ˊE以西海区。东侧为舟外渔场,南连渔山渔场,北接长江口渔场,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海底以粉砂质软泥和粘土质软泥等细颗粒沉积混合物为主,是东海大陆架的组成部分。水深一般在20~40米。自北向南80米等深线距岸宽280~150公里。舟山渔场地处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黄海冷水团交汇于此。大陆泾流每年平均入海近1万亿立方米,形成强大的低盐水团,

2、水色混浊,春夏向外伸展,秋冬向沿岸退却。台湾暖流高温高盐,水色澄清,春夏自南向北楔入,直抵沿岸水域,冬季偏离沿岸,向南退缩。黄海冷水团南下,随台湾暖流强弱的变化,秋冬季似舌尖状伸入渔场,初夏逐渐向北退缩,形成南北带状逶迤的水团混合区。渔场潮流属正规半日潮区,外侧岛屿连线以东海区,流向以顺时针方向呈回转流,以西海区,岛屿列布,往复流转突出[1]。舟山渔场水产资源丰富,共有鱼类365种。其中属暖水性鱼类占49.3%,暖温性鱼类占47.5%,冷温性鱼类占3.2%;虾类60种;蟹类11种;海栖哺乳动物20余种;贝类134种;海藻类154种[2]。带鱼(Trichiu

3、rushaumela)、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白姑鱼(Pennahiaargentata)、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niphonius)、梭子蟹、细点圆趾蟹和虾类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达,人类活动(过度的商业捕捞、海洋环境污染等)以及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主要可利用渔业种类资源的衰竭,渔获率不断降低、个体平均体长趋小、性成熟时期提早等;间接造成了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3-5]。海洋生态学家

4、越来越关注这些干扰对海洋生物群落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指标来定量度量群落乃至于整个生态系统动态变化。关于鱼类群落结构的研究,对于此对于渔业资源的科学评估和管理是一个意义非常大的课题,通过了群落结构的变化,从而认清群落的稳定性是否遭到破坏,以便为以后的管理和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在这方面运用的方法非常多[6]。一、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数(Speciesdiversityindex)是度量生物多样性高低及空间分布特征的数值指标,它包括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两个生态学参数,被广泛应用于群落结构变化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环境质量评价等研究中功能群多样性。利用物种多样性

5、指数进行群落结构变化研究存在一些固有的不足,它们无法将自身的变化与群落功能以及稳定性方面的变化相联系[7、8]。二、优势度曲线 优势度曲线(k-dominancecurves)是降序排列的前k个物种的相对累积多度(个体数量或生物量百分比)关于相应k值的对数图形。该曲线也可以用于多样性排序,通常曲率较低的曲线对应的群落多样性较高[9]。三、长度谱 长度谱(Sizespectra)是表示生物量或数量与个体大小关系的曲线,通常以体长组为横坐标,以对数转换后的各体长组的生物量或数量为纵坐标[10]。四、总生物量 群落中的总生物量(Totalbiomass)是研究群落

6、功能变化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一个指标。群落的结构变化必然会引起总生物量和总个体数量的变化,很多研究认为过度捕捞势必降低群落现存生物的总生物量,但是由于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对于总生物量变化的方向性存在许多争议[11]。五、营养级组成和生态效率 高营养级生物占总生物个体的比例也被应用于群落结构变化研究中[12]。六、多元统计分析利用以上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功能性参数指标研究群落结构变化,往往无法反映群落中具体物种的变化状况,当群落的某一物种被与其生态作用相似的物种所代替时,这种群落结构的变化往往不能在诸如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上得以反映,为此国内外科学家现在主要是借

7、助于多元分析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13]。七、生态系统模型为了对群落变化有一个更为整体的认识,借助于生态系统模型对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海洋群落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系统模型通常根据群落中物种的摄食关系,将群落生物结合成有机整体,模型中每种生物的变化都会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引起整个模型的变化[14]。Warwick1986年提出用数量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comparisoncurves,简称ABC曲线)方法通过数量和生物量优势度曲线比较来监测干扰(主要是污染影响)对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近年来ABC曲线法在渔业研究中

8、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鱼类群落中各物种的生活史策略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