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1

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1

ID:42302773

大小:36.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2

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1_第1页
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1_第2页
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1_第3页
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1_第4页
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1_第5页
资源描述:

《家长怎样配合学校教育孩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尊敬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的到来!感谢各位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同时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学校新生入学家长会。我作为一名普通班主任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学习机会,与各位家长朋友共同交流探讨如何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道德品质。围绕以下五个问题与大家共勉。一、关于前海学校“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二、学生现状的分析。三、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的重要性四、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配合的几个误区。五、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相配合的具体方法。下面就以上五个问题具体谈谈我的看法。一、前海学校“如何

2、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戴洪晖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确定了我们全体师生学习、教育的目标,即塑造“虚、勤、思、博、约前海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成为学生的教育者和榜样者,又要以“虚、勤、思、博、约”作为教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虚心之人,勤勉之人,思想之人,博学之人,约理之人”,学校教育工作以“虚、勤、思、博、约”的培养目标为中心,开展一些列教育活动,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优秀的社会公民。二、学生现状分析。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七年级新生,学校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们带着新奇走进课堂,但是初中的知识量比小学要大,知识难,科目多,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一周的学习

3、生活,感受到了初中生活的压力。表现出以下问题:1、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无法团结协作。2、吃苦精神缺乏,自立能力较差。3、学习自觉性不够,上进心不强。4、劳动意识差,责任意识薄弱。5、情绪不稳定,叛逆心较强。初一是一个尤为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个阶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学校和家长就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受益终身。三、下面我就谈谈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家校联系有利于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

4、“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少年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朋友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从教育的角度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到大,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其性格和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孩子不论向哪个方向发展,家庭的影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比较系统,规范,多从大处着眼,理论性强;家庭环境则具有具体,生动,现实性强的特征.学校的教育在校园之

5、外能否继续辐射和强化亦有待于家庭环境的配合。如果两者相得益彰则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就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长能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配合学校开展教育,积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学生能更健康地成长。2、家校联系有利于家长走出家教误区,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问题,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还要让家长正确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能力、爱好等,既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不要“包办代替”或“放任不管”。3、家校联系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有利于老师了解孩子的

6、性格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每个学生的性格、能力、爱好都是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特点: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有人成熟得早,有人成熟得迟;有人兴趣比较广泛,也有人兴趣比较专一。这些差别对于某些学生而言因为性格心理等原因,未必会在学校流露出学习与生活中由于某些不便导致的情绪,但家庭对他而言是不设防的,细心的家长较之学校更易发现学生各个时期异常心理的流露。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哪方面不足,哪方面有优势,以及孩子的性格特点都一一告诉老师,并定期与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表现,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家校联系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

7、家庭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效果。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教育环境的建设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四、家庭教育中的误区1、教育责任的转移第一个误区也就是孩子一旦上了学,家长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有些家长认为,做家长的只要保证孩子吃好、穿好、供他完成学业,就尽到父母的责任了。在家长会上经常有家长跟我说,“老师,我把孩子交给您了,您打也行骂也行,只要能教成人,什么方式您说了算!”认为只要管住孩子,教育就成功了。在严厉管教下的孩子一般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