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资料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资料

ID:42325541

大小:208.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2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资料_第1页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资料_第2页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资料_第3页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资料_第4页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设计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芜湖县周皋中学教学设计(新授课)课题:夯实法治基石学科:道德与法治执教教师:唐良和执教班级:901、902、903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主人翁意识,关心国家的法治生活和法治建设;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意识、依法律己意识;认识法治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法治权威。能力目标:提高和增强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法治的含义、要求、作用及意义,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蓝图。教学重点选择法治道路。教学难点描绘法治蓝图。教学方法讲授

2、法、列举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等。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教师点拨:漫画一和漫画二共同说明了法律和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实行法治既需要实行良法之治,也需要实行善治。我们要夯实法治之基,凝聚法治共识,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学习新课(一)选择法治道路活动一:名言赏析【多媒体呈现】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

3、依托。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芜湖县周皋中学教学设计(新授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问题:(1)以上材料共同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2)你认为什么是法治?法治有什么重要作用?要求: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达成共识。教师小结:法治能够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对实现强国富民,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体呈现】1、法治的含义2、法治的作用活动二:问题探究【多媒体呈现

4、】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坚持立改废释并举,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截至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闭幕,本届人大常委会共完成立法规划中的62件立法项目,包括已通过的50件以及正在审议的12件。材料二:“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法治本身不仅是规则之治,而且必须是良法之治。“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治的精神不仅在于依“法”而治,而且在于依“良法”而治。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法而治

5、是无法实现善治的。要实现善治,除了具备规则、逻辑体系的一致性、完整性的“形”之外,法律的价值基础还应当具有正当性、合理性的“神”,也就是说,“神”“形”兼具的法才是良法,才能真正实现善治。问题:(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观点?(2)材料二说明法治与良法之治和善治之间的关系如何?(3)两则材料对我们实行法治有哪些启示?要求:邀请两位同学依次朗读材料,小组内讨论问题,交流分享并探究达成共识。教师小结:实行法治就要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良法之治是法治的前提,善治是法治的目的。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仅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更

6、要提高立法的质量,是实现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多媒体呈现】3、法治的要求(1)实行良法之治。(2)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活动三:探究分享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芜湖县周皋中学教学设计(新授课)【多媒体呈现】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各地开设租界,抢夺资源,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救亡高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又称维新派)发动了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幻想在不触动封建主义经

7、济基础和不推翻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变法维新,通过改良主义道路来达到参与政权和进行一些社会改革的目的,取得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材料二:问题:(1)中国近代以来的一次变法求强运动是什么?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材料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求:邀请学生依次朗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内讨论问题,交流分享并探究达成共识。教师小结:近代中国的一些仁人志士认识到中国落后的

8、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开始追求民主和法治,变法改制,求富求强,开始了追求民主法治化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中国法治化道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