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袋与综合素质评价

成长记录袋与综合素质评价

ID:42334859

大小:111.0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3

成长记录袋与综合素质评价_第1页
成长记录袋与综合素质评价_第2页
成长记录袋与综合素质评价_第3页
成长记录袋与综合素质评价_第4页
成长记录袋与综合素质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长记录袋与综合素质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二、关于创建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已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一项新事物。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一个导向作用。而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一种开放的、多层面的、全面的评价工具,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相对“真实”的信息和依据,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客观评价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指导思想2002年底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建

2、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徐芬、赵德成在《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一文中这样评述:成长记录袋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相关作品及其它有关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评价是为了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学生成长的动力和源泉。评价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并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这就需要对学生不

3、仅评价“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评价;不仅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重视对过程的评价;不局限于学校的表现,同时注重在家庭、社会活动中的表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性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二)成长记录袋的主要作用:(1)作为教学手段,可以把它作为学生快速参考和阶段性复习关键知识的个人课本,而非评价手段。(2)支持职业探索(即特长的发挥),并分析这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尤其注意学的实用。(3)用来评价学生对于特定领域(学科、技能)的学习。(4)用来评价学生在各

4、项活动和领域中的学习,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5)从小开始,将成长记录袋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习惯上,而不仅局限于学校科目。(三)成长记录袋的主要内容:学生成长记录袋一般包含的内容有:1、基本素质报告单。2、荣誉卡。(各种荣誉证书、各级各类竞赛中的获奖证书或证明及作品。)3、在学科学习中的起始作品:第一本作业本,第一篇作文,……在学科学习中的目前最佳作品:一幅画、一份试卷、一张自制的贺卡……学科的专项评价、考试成绩及学科试卷,以反映自己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4、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心得、作品、图片及音像资料等。

5、5、优缺点卡。包括平时教师、同学观察评价的记录。6、德育量化手册、家校联系手册。7、自评日记或者周记。学生成长记录袋既包含优势的具体表现,利用它来收集学生的点滴进步,可以极大地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又包含认为不足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刺激其内在动机,成为自觉的反思,进而考察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是否取得进展。(四)创建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优势特征发展性评价倡导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学生成长记录袋是发展性评价理念较综合、完美的体现,它具有以下优势特征:1、主体性记录

6、袋设计、填写成长记录本、收集成长材料,以学生为主体自定标准、自选形式、自主操作,教师、家长是指导者、引导者。记录袋由学生自己管理,以便随时添加新内容。让每位学生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2、全面性不仅关注“认知”、“结果”、校内表现的评价,同时重视“行为”、“过程”、家庭、社会活动中表现的评价。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他评,使评价成为老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日常化,它可以清晰、全面地记录个体的成长。3、发展性成长评价日常化,同时配合恰当、积极的

7、反馈方式,让评价主体对自身建立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受到激励。具体操作中尽可能把评价过程当作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收获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同时还有与人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评价能力、作文能力、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建立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等等,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3]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的要求,制定本办法。(一)指导思想(1)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的精神为指导,以促进教师全面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为根本,通过对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