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诗两首[来源学优高考网157696]

第2课 诗两首[来源学优高考网157696]

ID:42352955

大小:15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3

第2课 诗两首[来源学优高考网157696]_第1页
第2课 诗两首[来源学优高考网157696]_第2页
第2课 诗两首[来源学优高考网157696]_第3页
第2课 诗两首[来源学优高考网157696]_第4页
第2课 诗两首[来源学优高考网157696]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课 诗两首[来源学优高考网15769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诗两首【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难点);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重点)3. 品味语言,分析意象,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难点)4. 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使用说明】基础案(25分钟)学生查资料自学讨论、相互交流。教师适时补充。[来源:学优gkstk]一、基础知识(7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栉风沐雨(jié)呕心沥血(ǒu)B.漫溯(suò)笙箫(shēnɡ)桀骜不驯(xùn)从

2、容不迫(cónɡ)C.彳亍(chìchù)颓圮(sǐ)无济于事(jì)载歌载舞(zài)D.长篙(ɡāo)斑斓(lán)荒谬绝伦(miù)味同嚼蜡(jiáo)答案 D解析 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2.下列各句中画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作者多年________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_______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_______,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A.积淀  流淌  契合  B.积聚  流淌  吻合C.积淀流露吻合  D.积聚  流露  契合答案 A解析 积淀:积累沉淀。积聚:积累

3、聚集。流露:(思想感情)不自觉地或含蓄地表现出来。流淌:液体流动。契合:符合。吻合:完全符合。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第9页共9页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

4、,动人心弦。答案 A解析 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合。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如果说,是历史造就了一个民族,那么必然是苦难在营造着国民之性格和公民之精神。一些重大的灾难正是以一种更加惨烈的方式,让我们看清了一个国家的公民性格的养成。B.李安宁在北川一中高一年级上地理课时,教室突然摇晃起来。李安宁获救后回忆说,当时她在四楼,没超过20秒种左右吧,楼就塌了,三、四、五三层楼砸在了一起。C.在震中汶

5、川县映秀小学倒塌的废墟中,有两位老师在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但是,在他们的臂弯之下,四名小学生却活了下来。这两位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垮塌的砖石,保护了自己的学生。D.被掩埋在教学楼废墟下将近76个小时的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学生曹健强被救援队成功救出,他获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非常危险和艰难的环境下有着坚持和乐观的精神。答案 C解析 A项“营造”与“性格”“精神”动宾搭配不当。B项结构混乱,主语“李安宁”之后无谓语,陈述对象变成了“教室”;“超过20秒钟左右”数字表达错误,去掉“左右”。D项“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温馨提示:反复

6、诵读, 品味语言,把握不同词语带来的不同感情倾向;分析新诗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源:学优GKSTK]二、整体感知文本,把握诗歌内容:(18分钟)《雨巷》(9分钟)概括每节诗的大意。点拨 第一节,诗人首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第二节从颜色、气息方面描绘“丁香姑娘”的美丽,但着重突出她忧愁的神情,暗示与“我”相同的思想感情;第三节写“丁香姑娘”在雨巷中彳亍前行;第四节连用两个“梦”字,突出表现“丁香姑娘”虚无缥缈的特点;第五节连用两个“飘”字表现丁香姑娘的倏忽而逝;第六节写“丁香姑娘”的一切都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第七节照应开头,形成圆合的结

7、构,同时又深化主旨,留给读者悠长的余韵。《再别康桥》(9分钟)概括每节诗的大意。点拨第9页共9页 第一节交代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第三节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第四节写潭水及由此引发的联想;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第六节,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诗的最后一节照应开头,写诗人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而康桥却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升华案(60分钟)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订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