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五章儿童依恋的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五章儿童依恋的发展

ID:42355553

大小:431.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9-13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五章儿童依恋的发展_第1页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五章儿童依恋的发展_第2页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五章儿童依恋的发展_第3页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五章儿童依恋的发展_第4页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五章儿童依恋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第五章儿童依恋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儿童依恋的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儿童依恋的发生与发展。教学重点儿童依恋的发展、依恋类型、影响依恋形成的因素、依恋理论研究以及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教学难点依恋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本章内容的构成儿童早期情绪发展的研究(了解)依恋发展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依恋发展的理论(重点)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了解)第一节儿童早期情绪发展的研究儿童早期情绪的发生与发展研究二、微笑——最早的依恋萌芽形式儿童早期情绪的发生与发展研究微笑——最早的依恋萌芽形式(一)新生儿的情绪反应新生儿以出世,立即就可以表现出哭、安静

2、、四肢划动等情绪,这些被称为原始的情绪反应。(二)婴儿早期情绪反应的种类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对500多名初生婴儿观察后指出,新生儿已有三种主要的情绪反应:怕、怒和爱。二、微笑——最早的依恋 萌芽形式(一)微笑的发展过程阶段年龄特点自发的微笑0周—5周用嘴作怪相,它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不稳定有关社会性微笑5周—6个月左右社会性刺激更能引起婴儿的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6个月—7个月婴儿对熟悉的人会无拘无束地微笑,而对陌生人则带有一种警惕的注意(二)关于出声笑的研究四个月左右大的婴儿不仅会熟练地微笑,还开始了出声的笑4—6个月10%7—9个月37%1

3、0—12个月增加为43%(三)有关笑的几种理论解释发生学理论会笑的婴儿比不会笑的婴儿更容易吸引成人,引起成人的反应。在种系发展进化中,那些能对社会性刺激做出微笑反应的婴儿就幸存下来了。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微笑可以通过强化加以改变。知觉再认理论当新刺激与内部图式能够对应匹配时,婴儿就理解了新刺激的意义,并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所以就会做出微笑的表示。第二节依恋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依恋及其作用定义:依恋是指儿童与抚养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情感联结。这个人主要是母亲,或与婴儿有密切联系的人以及家庭的其他成员。依恋作用依恋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最早形成

4、和发展起来的情感,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依恋情感建立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着儿童情绪情感、社会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二、儿童依恋的发展(一)鲍尔贝的依恋发展阶段论第一阶段(0个月—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阶段第二阶段(3个月—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联结形成阶段(二)谢弗和爱默逊的 依恋发展阶段论第一阶段:非社会性阶段(0周—6周)第二阶段:无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7个月)第三阶段:具体依恋阶段(7个月—11个月)(三)依恋的类型婴儿期的依恋类型(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

5、依恋(3)反抗型依恋儿童期的依恋类型(1)和谐型依恋(2)不完全和谐型依恋(3)不和谐型依恋(四)影响依恋的因素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生活环境儿童自身的气质特点思考广角讨论抚养者个人素质与儿童形成何种类型依恋的关系第三节研究依恋发展的理论习性学理论以鲍尔贝为代表的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依恋无须学习,它可以被环境中所存在的合适的刺激所激起。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强调了婴儿在与能够满足其生物需要对象保持接触时,投入性能量“里必多”的重要性。社会学习论在社会学习理论者看来,依恋是一组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四、认知理论首先,婴儿必须学会区

6、分环境中不同的人。其次,婴儿必须具有认知永久客体的能力。第四节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动物依恋行为对后期行为的影响根据研究,哈洛确信“婴—母联结”在灵长目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母亲的教养是所有灵长目动物正常发展的中心。二、儿童早期依恋行为对 其以后行为的影响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培养婴儿对自己、对父母、对同伴的信任感以及积极的探索能力,为儿童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儿童的行为特点和个性心理特点是儿童与家庭、学校与社会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个性是儿童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它既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连续体,又具有相对的可塑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