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一 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一 答案

ID:42362180

大小:6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3

公共基础知识一 答案_第1页
公共基础知识一 答案_第2页
公共基础知识一 答案_第3页
公共基础知识一 答案_第4页
公共基础知识一 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一 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基础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主要宏观经济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故选A。  2.C【解析】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比例不得低于25%。故选C。  3.A【解析】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肯定——再否定这样循环但级别不同的途径完成自我的发展,这反映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故选A。  4.A【解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

2、央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帮助我们自觉地把这一本质属性的要求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整体布局和奋斗目标的各个方面,更加清醒、更加努力地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懈奋斗。BCD选项都是从某一个角度说明和谐的重要性,都不全面。故选A。  5.C【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3、,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邓小平把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只是实事求是,不包括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只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所有理论的精髓,不能选A、B、D选项。故选C。  6.D【解析】A项中,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服兵役明显是公民的义

4、务而非权利,所以A是错误的。《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可见休息权的主体是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所以B也是错误的。《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和《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故选D。  7.C【解析】本题考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组织法》第4

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照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各代表团分别推选代表团团长、副团长。而不是由各代表团全体成员选举产生。故选项A错误。《全国人大组织法》第10条规定: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向金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故选项B错误。《全国人大组织法》第1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个以上的代表团或者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于全国人民代

6、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故选项C正确。《全国人大组织法》第16条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的代表.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由主席团决定交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的领导人在主席团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的代表团会议上^口头答复。故选项D错误。故选C。  8.B【解析】甲生说:“

7、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可以看出符合道家“人必须顺乎自然”的思想;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体现了儒家学说中的“礼”;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符合墨家的“节约”的思想;丁生说:“11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体现了法家的思想。故选B。  9.C【解析】用棉球在小孩的额头上擦些酒精退烧,主要是因为酒精挥发时要吸收热量。故选C。  10.A【解析】《刑法》第347条第5款规定: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从重处罚。因此,A项说法正确。主

8、犯、从犯的区分标准是在犯罪过程中起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犯,作用小的是从犯。《刑法》第29条第1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因此,教唆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因此,B项说法错误。《刑法》第353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成立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且吸食、注射毒品不是犯罪行为,不可能成立该行为之教唆犯。因此,C项说法错误。传授犯罪方法时可能同时有教唆行为,发生竞合原则上择一重罪论处。因此,D项说法错误。故选A。  11.B【解析】“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