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1

ID:42369231

大小:144.5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9-13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1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1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1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1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1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体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马克思(1818—1883)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2、。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解决“苦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开始

3、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本论》及其手稿)。通过《资本论》及其手稿对一个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考察,达到了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把握,这既证明了唯物史观不是一个假设,而是科学的理论,也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内容。8、关注东方社会(《人类学笔记》)。对农村公社的特点及其解体、家庭及其发展形式、“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氏

4、族的起源及其本质等进行了科学阐述,弥补了在此之前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完善了唯物史观。恩格斯(1820---1895)1、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乌培河谷来信》。揭露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阴暗面,为贫苦人民疾呼。标志着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2、结识青年黑格尔派,接受黑格尔哲学思想。接触黑格尔哲学思想和青年黑格尔派,开始把黑格尔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出发点。3、揭露英国社会状况,完成政治转变。在曼彻斯特,恩格斯与工人接触,了解工人生活状态,写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政论性文章,发表在《莱茵报》上,表述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标志着恩格斯从一个

5、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4、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完成哲学上的转变。1844年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发表在《德法年鉴》上。考察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过程,也考察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些问题,为共产主义学说找到了经济支柱,也为社会历史找到了经济支柱、生产基础及现实力量,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哲学上的转变,从唯心主义者转变为唯物主义者。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7、新世界观的检验和发展(《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运用、发展和使新世界观系统化、体系化,并开拓新世界观

6、的研究领域。8、丰富唯物史观,厘清新世界观的理论来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反杜林论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一)写作背景1、欧洲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机会主义滋生泛滥。2、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时期:为迎接未来革命在各方面做准备工作。3、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政治斗争的直接成果。反杜林论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二)历史意义1、理论意义:第一,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上错误,给杜林的思

7、想以毁灭性打击;第二,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并阐明了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概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反杜林论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二)历史意义2、实践意义:第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党的理论水平;第二,粉碎了杜林及其小集团分裂党的阴谋,维护了党的统一;第三,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反杜林论二、内容简介(一)全书中心思想:恩格斯第一次以论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