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人教版选修1)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人教版选修1)

ID:42377062

大小:2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4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学案(人教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以备课堂检查。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2.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

2、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3.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第一课时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的背景)【学习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完成学案第7页)1、春秋战

3、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的原因以及影响。3、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基本史实;4、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历史状况;【合作探究】变法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突破各国变法背景这一难点: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2、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推

4、动力)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变法的背景二:各国改革和变法的概况问题探究二:2、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探究问题:-9-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材料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说在春秋时代,作为诸侯国统治者的世家,没有能连续执政超过五代的。这句话也引申为家学、财富和地位不能永远世袭下去之意。孟尝君深明这个道理,故劝田婴舍弃家业厚待宾客,由此而名闻于诸侯。材料二:下面三部著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史书“相地而衰征,则民不

5、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国语·齐语》“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汉书·食货志》“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史记·蔡泽列传》【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一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原因?【探究2】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探究3】材料汉书中说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探究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3、探究问题:材料一:《孙膑兵法》说:

6、“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材料二:下层图案为战国时期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第一层左图是一幅竞射图,右图是采桑图;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舞武图象,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以水陆攻战为主题,是当时战争作为战国时代特征的显著反映。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的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

7、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有什么关系?商鞅的思想来源于哪家学说?(3)秦国是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秦国应对的有利条件-9-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拓展训练】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2、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各诸侯国

8、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3、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