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教育学教材-考试重点大纲整理

2010教育学教材-考试重点大纲整理

ID:42380317

大小:114.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9-14

2010教育学教材-考试重点大纲整理_第1页
2010教育学教材-考试重点大纲整理_第2页
2010教育学教材-考试重点大纲整理_第3页
2010教育学教材-考试重点大纲整理_第4页
2010教育学教材-考试重点大纲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教育学教材-考试重点大纲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年教育学教材重点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1、识记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理解教育和教育学发展各阶段的特点3、应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目的计划组织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二、教育的职能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第一节 教

2、育的发展三、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四、教育发展过程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的新特点(5点)第二节 教育

3、学的发展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论语》的有关思想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  《学记》中国及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第一章 练习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2、简述现代教育的新特点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重点:学校教育制度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的概念:广义:知识,技能,影响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学校教育:知识-----心体力-----身社会要求教育者(期望)---------------

4、受教育者(身心)目的计划组织学校教育制度:1.前制度化:孔子的教育2.制度化教育:标志:近代学校系统(体系)的形成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简答)(重点)学前教育加强并与小学教育衔接强化义务教育,延长年限。义务教育的定义两头扩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中间加强高等教育的类型多样化内外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的发展过程:古代教育中国:夏----------校商----------序周----------痒西周:礼,乐,射,御,书,数。隋唐:科举

5、制度印度:婆罗门教:森严的等级制佛教:关心大众埃及:宫廷学校:皇子皇孙与贵族职官学校:贵族文士学校:奴隶主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法为教雅典:文化修养,政治家,商人。重商主义斯巴达:体育训练与政治道德灌输。培养军人。西欧的中世纪:宗教占主要地位,培养僧侣,神学和七艺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德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近代教育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加强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20世纪以后的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定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所有的人都应该受教育

6、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墨子:兼爱,非功,亲知,闻知,说知。---------推理得到的才是真实的知识老子:一切回归自然学记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藏息相辅-------课内外相结合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藏:修。息:游。君子之教,喻也。-----------------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

7、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启发。学不躐等:超越---------------------------循序渐进。西方古代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理性-------智慧--------哲学家意志-------勇敢--------军人情感-------节制--------劳动者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哲学家亚里士多得德:教育最高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政治学)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萌芽: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的自然性。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康德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

8、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裴斯泰洛齐目的在于按照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