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而于以其”用法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

ID:42384481

大小:391.8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14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1页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2页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3页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4页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词“而于以其”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虚词“于、以”用法一.“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对、对于)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有时则只是

2、表示对象的性质和状态,可不译。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赤壁之战》)4、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在这”“从这”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在这职业上”《捕蛇者说》)二.1.“以”

3、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②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③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④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⑤表

4、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2.“以”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②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

5、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③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④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

6、陋也。(《石钟山记》)练习1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4故燕王欲结于君。5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6此非曹孟德困于周郎者乎?7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9移其粟于河内。10寡人之于国也。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所不在也。3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5君何以知燕王。6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7铸以为金人十二。8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

7、0樊哙侧其盾以撞。一“而”连词:表八种关系1、表承接关系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2、表因果关系:因而①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②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表示转换关系:可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表并列关系,并列的成分必须词性和结构相同。①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5、表递进关系:而且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大王。②君子博学

8、而日参省乎己。6、表假设关系:如果、假使①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马头(听我命令)就可以了。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7、表状语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大须臾之所学也。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8、表目的关系①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二“而”代词,释为“你(们)、你(们)的”。①字而幼孩,遂而鸡豚。②某所,而母立于兹。三“而”复音虚词①释为“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