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资料

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资料

ID:42384953

大小:681.8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4

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资料_第1页
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资料_第2页
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资料_第3页
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资料_第4页
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矿山修复治理(“三区两线”复绿)学习资料1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1.1掌子面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掌子面治理应根据坡度、高度以及掌子面微地貌特征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坡度小于30°的坡面,结合岩面的平整程度可采用覆土种植乔、灌木或喷播种植草、灌木,以及砌筑鱼鳞坑的方法种植乔灌木进行绿化;坡度在30°~45°的坡面,可采用修建铺筑空心砖并覆土种植草、灌木,挂网客土喷播以及三维网植生的方法进行绿化;坡度在45°~60°的坡面,可采用土工格室喷播和植生袋绿化的方法;坡度60°以上的坡面,可采用分层削坡修建台阶,并在台阶上种植乔、灌木结合藤类植物进行攀爬绿化。1.2渣石边坡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渣石边坡以渣石含

2、量居多,边坡稳定性较差,治理时以增加边坡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为主要原则,治理方法可结合掌子面的治理,根据不同坡度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坡度小于30°的坡面,可采用覆土种植乔、灌木或喷播种植草、灌木,以及砌筑鱼鳞坑的方法种植乔灌木进行绿化;坡度在30°~45°的坡面,可采用修建格构或铺筑空心砖并覆土种植草、灌木的方法进行绿化;坡度45°以上的坡面,应分层削坡设置台阶,台阶高差4~6m,宽度2~3m,并在台阶以及斜坡坡面种植乔、灌木进行绿化。1.4采矿平台、工业场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于采矿形成的平台,废弃工业场地,可通过场地平整,采取“削高填低”的方法进行整治,覆土后形成阶梯式农业用地或林地,也

3、可以整治成建设用地。1.5采坑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于采矿形成的采坑,应根据当地的地下水位埋深和采坑的规模进行整治:如地下水位高于坑底的,可以治理成鱼塘、水塘、蓄水池,或结合已有的自然景观规划为休闲旅游场所;如地下水位低于坑底的,可整治覆土后,形成林地或空间再利用。1.6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植被的选择恢复植被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种植的草和树种,宜草灌混播,乔灌套种,乔灌藤结合;在干旱的地区或缺水的坡地,宜选择生长快、耐贫瘠、抗干旱和病虫害、宜养护、防护性好、生长稳定的树种和草种;在低洼易积雨水的部位宜种植柳、杨树等植物;在采面的台阶上以种植草灌为主,辅以浅根系发达、耐旱的乔木。乔灌树木的种植宜合

4、理密植,乔木的株间距为1.5×1.5m~2.0×2.0m,灌木为0.5×0.5m~1.0×1.0m。2、露天采矿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2.1“三区两线”矿山概况截止到2010年底,宁夏已发现固体矿产58种,开发利用22种,已查明矿产地229处,开发利用98处,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现有矿山企业625家,主要开发利用煤、石膏、石灰岩、硅石、建筑用沙、砖瓦黏土矿。矿产资源开采导致各类地质灾害121处,占用与破坏土地229743.7hm。其中露天采矿场破坏土地4723.67hm,排土场占用破坏2土地611.93hm.露天开采破坏土地占到矿山破坏土地总量的54.76%。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矿山复绿行动实施方案

5、》(2012年12月),2013—2015年纳入“三区两线”范围内的复绿矿山400处,主要分布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东侧的贺兰山东麓、宁东滨河新区、青银高速公路两侧、固原市东岳山等,估算所需治理资金61.24亿元.其中包括露天及地下开采矿山。据估算在可视范围内的露天矿山约有150处,所需治理资金约23亿元。2.2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于历史发展阶段环境保护意识的局限性,忽视了露天开采对地质环境、视觉景观的影响,因而导致在“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存在大量的露天矿,爆破开采水泥用的灰岩,公路路基的石渣,建筑用石料、沙石黏土矿等;再之露天采矿,山体破碎,直接破坏了可视范围内的地貌景观和植被生态,“三区两线

6、”范围内露天采矿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如下:(1)地质灾害隐患:露天开采形成的高陡岩面、悬崖残壁、边坡裸露等,存在危岩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堆放在沟道中的土石渣在暴雨山洪作用下,可能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不但直接危害矿山生产安全,还直接或间接危害交通安全。(2)地貌景观破坏:露天开采直接剥离地表土石和植被,形成裸露的边坡及大量的废弃土地,高陡立的岩面或圈椅状形态,造成山体破损,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了视觉景观,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贺兰山东麓一片片白色的露天采石场,与周边面山体环境极不协调,满目疮痍,严重污染视觉景观)。(3)土地资源破坏:露天剥采直接破坏土地,废石渣堆积在斜

7、坡上或平台,占压土地,减少了土地数量,改变或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4)生态环境破坏:露天开采直接剥离地表土石,破坏了树木与草地,尤其是干旱少雨地区,加剧了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本已稀疏的林草遭到破坏,后续要恢复植被土壤再造代价非常大。2.3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三区两线”范围露天采矿不仅破坏了地貌景观、影响视觉景观,导致大面积土地闲置浪费,而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还严重影响周边人民群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