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新大纲变化

政治新大纲变化

ID:42403118

大小:8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4

政治新大纲变化_第1页
政治新大纲变化_第2页
政治新大纲变化_第3页
政治新大纲变化_第4页
政治新大纲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新大纲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政治考试大纲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总量减少、局部调整、要求提高。考研政治大纲内容的修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原来的考试大纲中没有,而现在新增加重要知识点,如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新观点、新决策等。第二种是删除一些不太好命题或不太重要的知识点。第三种是文字上的修订与调整,是为了使知识点的表述更加准确和精炼。考生在复习时,首先应该把重点放在大纲增加的知识点上,也即第一种情况。下面对2012年政治考试大纲修订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一、2012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体数量的变化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规定的五门课程的考点总量由2

2、011年的570个左右减少合并为543个左右。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由207个减少合并为192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由142个减少合并为由140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由122个减少合并为114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85个减少合并为80个。《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政治》保持不变仍然为14个。二、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新增知识点及分析(一)对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新增知识点的分析2012年政治考研四门学科一共新增了31个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完全新增的知识点这主要指的是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

3、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新观点、新决策。如《毛概》分别新增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论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胡锦涛在研讨班上关于“完善社会管理”的讲话等。2.补充和完善的知识点这主要指的是对原有知识点的进一步展开和论述,或引用名人名言,使知识点更加完善和准确。我们编辑部统计的31个知识点中,绝大多数属于这种情况,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进一步完善了补充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第四章补充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第五章补充了马克思关于原始积累一段名言等。3.重新整

4、合和表述的知识点我们将这种情况俗称为“旧瓶装新酒”,就是说新大纲以一个大标题的形式将几个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或合并,或转述,或移位,或改动,但其实质并没用发生改变。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章第二节“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这实质上是由第四章第二节移动而来;又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六章第四节增加了“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这实质上是在原来的“旧瓶”上(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装了一点“新酒”而已,从而使得原有的知识点更加具体化。(二)2012年考研政治大纲新增知识点介绍综合上述三种情况,我们编辑部总结归纳了31个新增的知识点,以助于广大

5、考生复习。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共有16处)第1处第第二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分化与统一补充了【实践的作用】新大纲表述为:因此,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第2处第二章进一步完善了补充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新大纲表述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1)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第一,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第二,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2)矛盾的斗

6、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第3处第三章增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新大纲表述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哲学基础。第一,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创造性运用。第二,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第三,认识从群众中来,主要是从群众的实践中来,认识回到实践中去,也主要是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第4处第四章补充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7、】新大纲表述为: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体现着人们改造自然的现实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活中发生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所构成生产方式使自然界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使生物的人上升成为社会的人。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第一,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第三,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

8、高级的更替和发展。第5处第四章】补充了【“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这句话新大纲表述为: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