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ID:42410315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4

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_第1页
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_第2页
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_第3页
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_第4页
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摘要】随着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己经成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与发展,只有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唯物辩证法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整休体系中去理解低碳经济,才能使我们树立更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好的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口然观;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最先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一书中提岀。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

2、济模式,也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它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方法是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索联系起來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特征是低排放高能效、高效率,解决长期以来高碳排放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可持续的影响;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追求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下的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木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真正落实

3、和深入发展要求我们要从哲学基础层面來进行认识和了解,低碳经济不仅仅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木性转变,更是人类价值标准的重整。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辩证法的指导和规范,发展低碳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与发展。二、发展低碳经济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之上(一)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口然观的理论來源,其认为:人类要与口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辩证统-。自然界是人类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二者必须协调发展。恩格斯警醒着我们在战胜自然界时不要忘记自然界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他强调指出,我们要认

4、识到人类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片面的、无休止的向犬自然索取,必然耍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破坏生态环境,必将破坏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威胁人类的未來。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增多原因复杂也多样,无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内在的耍求人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它为我们人类服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作为一种先进的生态世界观,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角度出发,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分析问题,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及发展世界的新的理论框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

5、然观为指导的低碳经济是实现人类生态文明的新路径,马克思在多年前早就预见到了人类活动会必然地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灾难性结果,马克思指出在第一次产业革命吋期就已经出现了人与自然界严重对立的问题。马克思把自然界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来对待,足见他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全球气候转暖以及臭氧层空洞,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粗放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传统工业是建立在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之上的,它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

6、求而忽视了自然的承载能力。人类为了满足自已无止境的欲望,坚信人定胜天,通过发展高科技极大地扩张了驾驭自然的种种能力,传统工业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使得人类能够以前所未有、无法想象的巨大力量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存空间和生态系统。全球性生态危机也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丁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和技术创造巨大的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科学和技术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吋随着技术的负面作用的产生,环境污染、自然灾害、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等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人们应当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审视文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索生

7、态文明人类文明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类发展的-•个必然的趋势。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技术范式的转型是长期艰巨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技术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形成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发展低碳经济的唯物辩证法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