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

2017年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

ID:42417512

大小:543.1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4

2017年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_第1页
2017年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_第2页
2017年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_第3页
2017年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_第4页
2017年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年高考地理专题练习地理分异规律【易错雷区,步步为贏】1.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A.秦岭B.喜马拉雅山C.阿尔卑斯山D.阿巴拉契亚山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焉耆马集中产自天山海拔2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U”形谷组成。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2〜3题。4吩2畑LJl*草彌2.下列有关天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为北坡,B为背风坡B.A坡植被比B坡的更为茂盛C.L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帯D.可找到冰川运动痕迹3.焉

2、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A.冰雪融水提供优质水源B.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C.多样植被营养丰富D.高寒缺氧提高耐力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4~5题。1.西天日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5.M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C.常绿硬叶林带B.地方性分界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落叶阔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下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A.水热B.光照C.风向D.水

3、源7.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屮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空间性D.综合性自然界中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①火山风活动化大气屮的co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动物细菌丿(八植物.(③5•机物残体1-化石燃料(如煤)碳酸盐岩石(如石灰石)8.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地域性B.差异性C.无序性D.整体性B.②D.④9.人类影响大气CO?含量的主要环节是()A.①C.③“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读图,回答10〜门题。7.该国际铁路大通道沿线①②③

4、④对应的地带性自然带,正确的是()A.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2)—亚寒带针叶林带C.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④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1・图中国际铁路大通道经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A.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B.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关联图”,回答12-13题。低山红壤丘陵"贫瘠12.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垂直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13.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①低山丘陵地形,落差大②红壤贫瘠,河流含沙量大③

5、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集,下渗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易错起源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1.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4000米之间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1)~(3)题。(1)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2)

6、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3)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A.改善生物生存环境B.挤占生物生存空间C.破坏生物多样性D.延缓岩石风化进程【变式探究】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状分布。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及其挟带的泥沙和溶解的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1)~(3)题。(1)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A.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风化作用(2)b处植被的作用主

7、要是()A.增加空气湿度和地表径流B.增加大风和沙尘天气C.阻止冰川移动D.拦截径流和泥沙(1)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荒漠地区B.沿海地区C.湿润地区D.平原地区易错起源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例2.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在我国,大致以100°E为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西部。读“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叶面积指数地势阶梯分界线80°85°90°95°100°105°110°11

8、5°120°125。(经度)(1)造成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是()A.土壤B.降水C.冰川D.海拔(2)与100泪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A.从新疆向东依次出现的沙漠、草原和枫叶b.rh刚果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