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理论与实践

作物生产理论与实践

ID:42421430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4

作物生产理论与实践_第1页
作物生产理论与实践_第2页
作物生产理论与实践_第3页
作物生产理论与实践_第4页
作物生产理论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物生产理论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细作农业的内涵及其在现代作物生产中的应用。1、粘耕细作农业的内涵:粘耕细作技术体系以集约的土地利川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坏境和提高农业牛物牛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以“三才”理论为其指导思想。(1)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扩人农用地而积和提高单位而积农用地的产量(即土地生产率)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两条途径。提高十.地利用率和十•地生产率,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攻方向,也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皋础和总ri标。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精耕细作是互为表里的。(2)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业牛物牛产力的种种措施。从农业的总体来分析,农业技术措施町以区分为两部分,一是适应和改善农业生物生

2、产的环境条件,二是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我国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包括这两方血的技术措就。(3)“三才”理论一精耕细作的指导思想“三才”指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在“三才”理论系统屮,人不是以自然主宰者的身份出现的,而是自然过程的参与者;人和白然不是对抗的关系,而是协调的关系;因而产生保护白然资源的思想。农业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牛长,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可以干预这一过程,使它符合自己的目标,但不能驾凌于自然之上,违反客观规律。因此,中国传统农业总是强调因时、因地、因物制宜,即所谓“三宜”,把这看作一切农业举措必须遵循的原则。“三才”理论是秸耕细作技术的重要

3、指导思想。精耕细作的基木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収高产。秸耕细作垂视人的劳动,更垂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总z,精耕细作是指以土地的集约利用方式为基础,以“三才”理论为指导的,内涵丰富的一个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天人相参、天人相协是它的灵魂和梢髓。2、精耕细作农业在现代作物牛产中的应用:(1)在规模化经营地区选点建立以GIS、GPS和RS为核心技术的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区。引进GPS技术,改进现有施肥机具,研制适用的GIS施肥指导系统和口动调节变量施肥机具。建立2〜3个规模化经营的精准农业试验示范农场。(2)针对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体制,在主要

4、农业口然经济区选点研究不同牛产条件下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规律和变异情况,研究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和植物体系内各种养分的循环规律和变化特征。(3)在宏观上,逐步建立全国性的土壤肥力和肥料信息系统,以县为单位收集土壤类型、土壤肥力、肥料使川、作物类型及产量等有关信息,在GTS平台上建立土壤肥力与养分资源信息系统,将分散的数据收集整理,随时了解全国肥力状况和施肥变化的时空特征,为国家主管决策部门服务。(4)将精确农业从养分管理逐渐扩展到英他领域,最终形成按照当地条件精细准确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2、目前在提高作物产量潜力方面提出有哪些理论以及高产栽

5、培技术途径?1、作物产量潜力的“5P”理论作物产量的形成是5P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所谓5P褫::(1)冠层建立(Priorevents);(2)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3)分配强度(Partitionintensity);(4)分配持续期(Partitionduration);(5)碳氮前期的积累与重新调运(Prioraccumulationandremobi1izationofcarbonandnitrogen)。(1)合理冠层建立:它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和保障;重点是建立有利丁•截获光能的足够的叶血积指数。(2)光合作川:最人限度的挖掘作

6、物灌浆期间的冠层光合作用速率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实质。(3)分配强度:指提高生殖生长开始同化产物经济器官的分配强度;(4)分配持续期:延长灌浆期的长度。(5)物质重新调运研究:a蛋白质重新调运;b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重新调运;c重新调运的场所;d重新调运的机制等。2、提高作物产量和产量潜力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有:(1)育种手段提高作物产量的内在潜力如高产、优质育种,抗病虫育种,抗旱、抗寒育种等。(2)栽培、耕作措施提高作物当季产量通过栽培、耕作措施提高当季作物产量最具现实意义。如适时早播,争取季节,相应延氏作物牛育期,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推行作物秸秆还出,补充土壤养分等

7、。因地制宜实行间作、套作,发挥不同作物间的共牛互补效应,提高单位土地血积上的作物总产量,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季节。(3)优化现有资源配置改进投入,提高作物产量种子、灌水、丿把料、农药、薄膜等投入的优化配置和组合,可在减少投入成本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产出,提高作物产量,提高种植效益。(4)控制逆境,改善作物牛长内外坏境,提高作物产量和产量潜力在作物正常生长坏境下增加投入可使作物高产再高产;逆境下克服障碍因子对使作物变低产为高产。如改良低产田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变作物根系牛长环境,改进作物的水分和养分代谢状况,促进地下、地上部牛长,提高作物产量。此外,还有作

8、物冷害、旱灾、水灾、盐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