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教案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教案

ID:42424604

大小:49.6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4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教案_第1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教案_第2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教案_第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教案_第4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5课定风波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5课《定风波》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中寄寓的感情。2、过程与方法:学习即事感怀、以小喻大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鉴赏词作,体会苏轼虽身处逆境,但仍能泰然处之、乐观洒脱的胸怀。(2)、从苏轼对待挫折的方式中得到启示,培养学生正确而对人生挫折的思想。【学习重点】1、此词所抒发的感情及抒情特点。2、与词人的身世联系起来体会诗歌的思想意境。【学习难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学法指导】1、反复诵读,抓关键词语。2、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导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2、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投影)(大家知道这段话中评价的是谁吗?一一苏轼)(投影图片)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一一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这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而能以此兼具的,

3、西方有达芬奇,东方唯苏东坡而已罢,那么,苏东坡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他的作品《定风波》来进行了解!(投影“学习冃标”)•二、知识积累:1、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2、字词正音同行()吟啸()一蓑()•••烟雨3、字词释义芒鞋:草鞋吟啸:吟咏长

4、啸,表现泰然自若的心态料峭:形容微寒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4、诵读指导三月七口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半。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投影)三、正读:学习小序,初步感知:1、2—3名同学朗读,相互交流评价。再播放朗诵。2、问:小序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表现了作者什么特点?■(投影)明确.: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地点、背景、作者的心情。表现了作者面对突然的变故,毫

5、不在意,平静、泰然处之。四、意读:分析词语,深入探究:1、强调重点词语:莫听何妨吟啸徐行轻一蓑料悄萧瑟吟啸:“吟”是“吟咏”的意思,好理解。可是这“啸”怎么理解?这个词,古诗文中还真常见,比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登东皋以舒啸”,还比方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偃仰啸歌”,这么多人都爱“啸”,不觉就让人想,“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查字典,加上体会,知道“啸”实际上就是“撮口做声,吹口哨”。萧瑟:“萧瑟”有三个意思,一个是秋风声,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第二个意思是,寂寞凄凉的样了,如杜甫诗“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第三个意思是,寂静的样子

6、,如张协诗“峥蝶幽蔼,萧瑟虚玄”。根本就没有“风吹雨落的声音”,是不是当中的某一个意思的意译呢?第一个意思倒是跟声音有关,但是字典已经明确“萧瑟”是形容“秋风”,而本文是“春风”,解释不同。所以我认为“萧瑟”在这里应该是第三个意思,“寂静的样子”,整句理顺下来就是“回头看刚才还是(风吹雨打的地方)此时已经寂静了”,这与后边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两者也能对上。2、分组探讨,明确以下问题:(1)词的上阕哪一句在写雨,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2)遇雨时,作者是如何应对的?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3)“竹杖芒鞋轻胜马”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轻”在这儿怎么理解?(4)“一蓑烟雨任平生”

7、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5)下阕中天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风是“料峭”的,而作者却是“微冷”,怎么理解?(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前面明明说“道中遇雨”,“已而遂晴”,可词后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呀?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睛”的?(投影展示)学主质疑,教师明确总结:(重点解析3、6问题)明确:(3)“轻”,并不是他“身轻”,而是他的“心轻”,是他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竹杖芒鞋”本是草野百姓的装束,也是苏轼在黄州“半是闲人半是罪人”处境的体现。而“骑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