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

国培计划——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

ID:42427931

大小:12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9-14

国培计划——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_第1页
国培计划——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_第2页
国培计划——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_第3页
国培计划——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_第4页
国培计划——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培计划——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  答疑教师:郭洁学科编辑:莫如萍  课程简报  老师们好:今天我们就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讨,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学生混淆法则;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增加逆用法则的题目;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等方面,还有一些老师对不等式性质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老师们积极思考精神可嘉,我认为计算教学是初中的一大块内容,也可以说是我们老师比较拿手的课,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总体来说计算教学要注意公式的来龙去脉,公式的作用以及公式的灵活运用几

2、个方面,切不可把计算教学教成简单模仿。  答疑合集  问题:关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中,在教材中能否增加一些法则的逆向应用的问题?安徽刘瑞美  专家回答:关于这个问题要由教材编写者根据课标决定,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这类的问题。  问题:老师,学生很容易混淆公式,怎么办?青海省  专家回答:  例如: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以让学生总结底数是乘法,指数就是加法,指数的运算比底数的运算低一级。掌握规律就不容易混淆了,另外还要有适当的训练,没有训练也不能达到正确使用法则的目的。  问题:您好!如何解决同底数

3、幂的乘法学生掌握容易忘记快的问题?(湖北)  专家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法则的规律,例如: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可以让学生总结底数是乘法,指数就是加法,指数的运算比底数的运算低一级。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用和逆用法则。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问题:只学这一节学生容易掌握,但再学完后边的内容学生容易混淆,怎么办?山西  专家回答:  可以进行一些对比训练,比如同底数幂相乘与同底数幂相除混合的题目,或者底数有一些变化的题目,总之,公式和法则讲完后,要有一个训练的

4、过程,要让学生熟练掌握。  问题:郭老师你好:  请问如何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课堂情景设置能力。(河北夏学伟)  专家回答:  这个问题比较大,比如说教师可以多看一些书,像数学史方面的,当课堂教学内容能够与数学史结合时就可以自如的设置情境,另外要和学生有共鸣,多看一些学生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多了解一些学生喜欢说的语言,这样就可以从贴近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情境。  问题:如何在同底数幂的乘法中更好的体现三维教学目标?请专家能从具体事例出发,给以指教。安徽刘瑞美  专家回答: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类课是属于计算课,这类课在初中有很多,比如分式

5、的运算。对于这种课型,我认为在知识方面应该让学生认识法则的来源,法则的形式,法则的作用;在能力方面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应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精神。  问题:同底数幂很抽象,学过的容易忘,和以后学的也容易混,我们该如何做好后期处理呢?  专家回答:  加强训练,从单一的训练到混合的训练,如果后面学习时遇到再进行适当的复习,循序渐进,使学生熟练。  问题:郭洁老师:学生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不等式比较容易,可是一遇到不等式的性质的拓展题就束手无策了,请问:怎样引导学生解决好不等式的性质的拓展题?(重庆罗

6、静)谢谢!  专家回答:  由于您没有说明不等式的拓展题拓展到什么程度,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这里会涉及到分式运算,去括号等运算,最后在解不等式,学生如果分式部分掌握不好就有可能解不对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共性的问题就要及时解决。  问题:关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学生接受较快,但运用起来经常错误,怎么办,加大练习量的方法可行吗(山西)  专家回答:  这类计算问国培计划——7月31日初中数学答疑合集题都应该有一定的练习。  问题:您好!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灵活运用幂运算的公式呢?(甘肃苏生贵)  专家回答:可

7、以将底数进行一些变换,也可以进行混合运算,还可以逆用法则。  问题:您好。  平时我们都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你能说说这节课在生活中的应用吗?(海南)  专家回答:  我觉得对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问题不能机械的理解,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但并不是让我们一一对应,咱们不要把每节课都弄成从实际问题引入,这样就走入了新的“套路”。  问题:老师你好,有一个疑问,如果按照杨思模式教授新课,是不是只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没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新课标相悖呢?河北  专家回答:  我个人的理解: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

8、的参与等,但并不是完全丢掉以往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具体到一节课应该用什么方式上,应该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教师的能力及学校的设施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问题:你好!  我是湖北省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节课比较枯燥乏味,采用什么方法可以讲得更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