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溶解度曲线的化学涵义解读

例谈溶解度曲线的化学涵义解读

ID:42430319

大小:5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14

例谈溶解度曲线的化学涵义解读_第1页
例谈溶解度曲线的化学涵义解读_第2页
例谈溶解度曲线的化学涵义解读_第3页
例谈溶解度曲线的化学涵义解读_第4页
例谈溶解度曲线的化学涵义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溶解度曲线的化学涵义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溶解度曲线的化学涵义解读摘要:灵活运用溶解度晰线解题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其症结在于对溶解度概念特别是溶解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理解不透,阅读函数图像的能力薄弱。从界定溶解度曲线的三个“特征点”的化学涵义入手,引导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分析温度变化对溶液组成和状态的影响,从点、线、面等不同视角解读溶解度图像的化学涵义,培养学牛的读图能力,较好地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关键词:初中化学;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化学涵义文章编号:1005-6629(2017)8-0090-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1问题的提出溶解度是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规定和定量描述,溶解度曲?表示的是溶解度随温度

2、变化的函数关系。九年级化学极少涉猎定量研究领域,从定性到定量,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显然是认知的薄弱环节。溶解度概念复杂、变量多,在教学实践中,因为概念模糊不清导致的曲线认读错误经常发生。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成为单元教学难点也就不足为奇。注:为表述方便,暂将固体溶解度定义下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即某温度时,lOOg溶剂所溶解溶质形成的饱和溶液);将同温度下任意质量的饱和溶液称为“实际饱和溶液”02溶解度曲线的“静态”解读一一把握特征点的化学涵义2.1溶解度曲线三个“特征点”及其化学涵义就数学意义上的点与线的关系而言,溶解度曲线有且只有三个“特征点”:一是曲线上

3、的点;二是曲线上方的点;三是曲线下方的点。溶解度曲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接而成的,它们分别对应一组确定的值,即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值。认识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化学涵义无疑是认渎溶解度曲线的基础和重点所在。曲线上方和下方的点在下文分析温度升降对溶液组成和状态的影响是必须的,因而认识其化学涵义十分必要。下面结合曲线实例对这三个“特征点”蕴含的化学涵义作简要界定。如图1所示,o、P、Q分别代表曲线上方、曲线上和曲线下方的点,表示t°C时不同质量的A物质充分溶解在lOOg溶剂中的三种不同情形。它们的化学涵义分别是:(1)曲线上的点的化学涵义点P正好是t°C时A物质溶解度的定义点,表示t°C时对应的溶液恰好

4、饱和。其化学涵义是“t°c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bg”。(曲线上的点的化学涵义建议用“3W法”准确表述。即“3what”:“什么温度’、“什么物质”和“溶解度是什么”)。交点是曲线上的点的一种特殊情形,表示对应温度下相交的几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如图2中,点W是曲线E和F在t°C时的交点,其化学涵义是“在t°C时,物质E和物质F的溶解度相等,都为mg”。曲线上的点(包括交点)的化学涵义是中考的一个高频考点。(2)曲线上方的点的化学涵义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的溶液已经饱和且有固体剩余(过饱和状态初中化学没有引入,建议不要涉及)。例如,图1中,点o是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此时(t°C)溶液已经饱

5、和,对于标准溶液而言,有(a-b)g溶质不能溶解,以晶体形式剩余在溶液里。(3)曲线下方的点的化学涵义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例如,图I中的点Q表示t°C时A的一个不饱和溶液。对于标准溶液而言尚差(b-c)g溶质才能刚好饱和。2.2从“面”上解读溶解度曲线通常,总是把多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同一坐标系里绘出,例如图3中同时绘出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这就要求学生从“面”上作整体的比较认渎,从中认识不同物质的溶解性特征。溶解度曲线“面”上的解读通常有下列学习要求:(1)判断不同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趋势以“特征点”的化学涵义为基础,通过比较不同温度时

6、曲线上的点的溶解度值的大小可认识到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上升型”曲线(例如图3中的A和B)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绝大多数固体属于这种情形。其中,“陡升型”曲线(例如图3中的A)表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显著,例如教材的实例物质KNO3;“缓升型’曲线(例如图3中的B)表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显著,例如教材的实例物质NaCL“下降型”曲线(例如图3中的C)表示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少数固体属于这种情形,例如教材中的实例物质Ca(OH)2o同理,可以根据下降幅度的大小判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显著与否。KNo3、NaCKCa(OH)2是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代表,

7、记住它们的曲线类型对解题是很有帮助的。(1)比较同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以“特征点”的化学涵义为基础•通过读出相同温度时不同曲线上的点的溶解度值可比较同温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在图3中,t1°C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t2°C时是A=B>C;t3°C时是A>B>C.从“面”上统观不难发现:不同温度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离开温度条件比较溶解度大小没有意义。相信学生不难理解:“A的溶解度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