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思想之差异对比

儒道思想之差异对比

ID:42431479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5

儒道思想之差异对比_第1页
儒道思想之差异对比_第2页
儒道思想之差异对比_第3页
资源描述:

《儒道思想之差异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221115110012赵俊伟期中论文儒道思想之差异对比儒家以“匡俗救弊”、“回复王道”、“实现仁政”为H的,是一种人本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强调人道Z爱,肯定人伦秩序,讲求“合群”Z道、道德口觉。以不避人、不避自积极入吐为特征。道家要人懂得超越自身的有限性,用自然和无限的观点去理解万物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遵道贵徳。以避世、避人、避自己,消极逓世为特征。儒家重视社会人伦Z“人道”,道家重口然Z“天道”。儒与道既非绝对的同一,也不是毫无瓜葛。儒家名声显赫,在两千多年中居于社会思想文化的正宗和主导地位,是政治、教育和道徳领域的指导思想;道家崇尚自然无为,与社会现实保持着一

2、定的距离,多高远幽渺Z说,富有浪漫色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屮儒■道是人文精神的两条支柱,林语堂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而。”张世英认为,“中国古代文化中,儒与道是其中的两家两派,但究其实质,却代表屮华文化之一体屮的“虚”与“实”两个方面:儒家虽亦言境界,但主要讲人伦道徳的境界,是实;道家虽亦言人事,言实,但它着重推天道以明人事,天道仍居木根地位,所以主要是讲虚。”可以说,儒道两家是人性Z虚实两血在文化方血的反映。一、“天道”与“人道”儒家重视人伦文化,以人为中心,以伦常为基础,形成仁礼Z学。重修身,重教育,重后天的气质变化。总Z,儒家是伦理教化型的人文主义。儒家重人道而轻鬼神,儒家

3、是伦理型的人学,其核心的概念是“仁”。道家重“天道”,讲求“返朴归真”。道家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纯朴的,社会的原始状态是和谐的。社会文化的发展使人丧失了天然的纯真,使社会出现争斗和巧诈,人类于是陷入痛苦和灾难。只有冋归木然,人性才能纯和,社会才能太平。道家崇尚大道,因为人道具有永恒、真实、口然而然和生牛不息的特征。顺应自然和回归真朴是道家恒持不变的精神,所以我们可以称道家为自然复归型的人文主义,其核心的概念是“道”。《左传》记载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Z?”人道就存在于社会人事之中,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共同的思想行为准则。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客观而自然地

4、在那里起作用。天道与人道两不相及,人们用祷禳祭祀去企求天道恩赐,是毫无益处的。儒家重“人道”可见一斑。儒道二者侧重不同,两家所持有的理论兴趣也不同。二、儒道对伦理政治的不同态度儒家的天职是伦理、政治,道家的追求是哲理、超越。道家的玄思默想,思考的是人牛的终极关怀问题。儒家侧重待人以诚,突出诚的价值。儒家讲究尽善尽美、文质彬彬,追求中和Z美、道德Z美:道家讲究返璞归真、与道为一,追求纯朴Z美、内秀Z美。儒家所说的圣人以诚为木,主张超凡入圣;道家所说的圣人以真为木,主张超凡脱俗。儒家提出“人同之世”和“小康之世”,人力倡导合群观念;道家提出“小国寡民”和“至徳之世”,反对危害群体。在价值观方

5、而,儒道两家相互补充,共同引导着中国人的总体价值取向。相对而言,道家的影响不如儒家大。老子设计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使有什伯Z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負,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和望,鸡犬之声和闻,民至老死,不和往來。”庄子比老子更为极端,认为“小国寡民”还不够理想,他设计的理想社会是“至徳之壯”。庄子认为儒家到处进行仁义说教,努力维系社会群体,未必能收到良好效果。“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从表面上看,道家似乎并不积极地维系社会群体,其实,他们运用“尢为而无不为”的逻辑,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维系社

6、会群体的美好意愿。儒家思想教导有志之士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道家则教导人们要在乱世中勇于“救世”,而但一旦“太平”了,则要学会“明哲保身”,以免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三、对待生死的态度儒家利道家则对丁•牛死又星现出另外的一番独特的见解。儒家是“乐牛哀死”。对丁•牛,儒者认为是欣喜的,值得庆祝的;而对于死,则是悲痛和难以接受的。颜渊英年早逝,孔子表现出来的就是极大的悲痛,直呼:“噫!天丧予!天丧予!”而道家则不然,在道家人眼中,世间万物都有其生长的规律,生老病死并不是我们所能够主宰或是改变的。因此,顺其自然或许是最好的选择,不然也许会落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老子曰:“天地之

7、所以能长II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表达的正是此意。四、儒道价值观对比儒家较为推崇“安贫乐道”,但并不否定人们对于物质的那种最原始的追求和欲望,连孔子也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他们更加推崇的是,人衣落魄的情况卜一也能微笑从容而对的那份平常心,和居陋室,仍不改其乐的那份信念。这是一种对于精神的重视。不是不注至物质,只是精神更为重要罢了。而道家则还是坚持它的“道”,强调一切淳朴自然。道家强调的也是内心的平静,自然。但跟儒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