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原理及高效换热管齿形和制造

中央空调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原理及高效换热管齿形和制造

ID:4243345

大小:1.77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7-11-30

中央空调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原理及高效换热管齿形和制造_第1页
中央空调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原理及高效换热管齿形和制造_第2页
中央空调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原理及高效换热管齿形和制造_第3页
中央空调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原理及高效换热管齿形和制造_第4页
中央空调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原理及高效换热管齿形和制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央空调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原理及高效换热管齿形和制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央空调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原理,高效换热管齿形和制造李强2014-10-242.内容提要一、高效换热管定义及概述二、满液式蒸发器和冷凝器换热管的齿形特点三、高效换热管的制造方法0.1热流密度和传热温差关系:问题:沸腾是什么?问题:蒸发器干什么用的?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30.2沸腾传热参考照片: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40.3沸腾换热现象沸腾的定义:沸腾指液体吸热后在其内部产生汽泡的汽化过程称为沸腾。沸腾的

2、特点1)液体汽化吸收大量的汽化潜热;2)由于汽泡形成和脱离时带走热量,使加热表面不断受到冷流体的冲刷和强烈的扰动,所以沸腾换热强度远大于无相变的换热。0.4沸腾换热分类:1)大容器沸腾(池内沸腾);2)强制对流沸腾(管内沸腾)上述每种又分为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产生沸腾的条件:理论分析与实验证明,产生沸腾的条件:1)液体必须过热;2)要有汽化核心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60.5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1)大容器沸腾定义:指加热壁面沉浸在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中所发生

3、的沸腾称为大容器沸腾。特点:产生的气泡能自由浮升,穿过液体自由面进入容器空间。(2)饱和沸腾定义: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壁面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特点: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高,出现4个换热规律全然不同的区域。(3)过冷沸腾指液体主体温度低于相应压力下饱和温度,壁面温度大于该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换热,称过冷沸腾。(4)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表征了大容器饱和沸腾的全部过程,共包括4个换热规律不同的阶段:自然对流、核态沸腾、过渡沸腾和稳定膜态沸腾,如图所示:SchneiderElectri

4、c-Division-Name–Date8qmaxqmin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9如图6-11所示,横坐标为壁面过热度(对数坐标);纵坐标为热流密度(算术密度)。从曲线变化规律可知:随壁面过热度的增大,区段Ⅰ、Ⅱ、Ⅲ、Ⅳ将整个曲线分成四个特定的换热过程,其特性如下:1)单相自然对流段(液面汽化段)壁面过热度小时(图中t4℃)沸腾尚未开始,换热服从单相自然对流规律。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102)核态沸腾

5、(饱和沸腾)随着t的上升,在加热面的一些特定点上开始出现汽化核心,并随之形成汽泡,该特定点称为起始沸点。其特点是:①开始阶段,汽化核心产生的汽泡互不干扰,称为孤立汽泡区;②随着t的上升,汽化核心增加,生成的汽泡数量增加,汽泡互相影响并合成汽块及汽柱,称为相互影响区。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11t③随着的增大,q增大,当t增大到一定值时,q增加到最大值,汽泡扰动剧烈,汽化核心对换热起决定作用,则称该段为核态沸腾(泡状沸腾)。其特点:温压小,换热强度大

6、,其终点的热流密度q达最大值。工业设计中应用该段。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123)过渡沸腾从峰值点进一步提高t,热流密度q减小;当增大到一定值时,热流密度减小到q,min这一阶段称为过渡沸腾。该区段的特点是属于不稳定过程。原因:汽泡的生长速度大于汽泡跃离加热面的速度,使汽泡聚集覆盖在加热面上,形成一层蒸汽膜,而蒸汽排除过程恶化,致使qm下降。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134)稳定膜态沸腾从qmin开始,随着

7、t的上升,气泡生长速度与跃离速度趋于平衡。此时,在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产生的蒸汽有规律地脱离膜层,致使上升t时,热流密度q上升,此阶段称为稳定膜态沸腾。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14其特点:1.汽膜中的热量传递不仅有导热,而且有对流;2.辐射热量随着的加大而剧增,使热流密度大大增加;3.在物理上与膜状凝结具有共同点:前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大的汽膜;后者热量必须穿过热阻相对较小的液膜。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

8、te15说明:(1)上述热流密度的峰值qmax有重大意义,称为临界热流密度,亦称烧毁点。一般用核态沸腾转折点DNB作为监视接近qmax的警戒。这一点对热流密度可控和温度可控的两种情况都非常重要。(2)对稳定膜态沸腾,因为热量必须穿过的是热阻较大的汽膜,所以换热系数比凝结小得多。SchneiderElectric-Division-Name–Date162汽化核心的分析(1)汽泡的成长过程实验表明,通常情况下,沸腾时汽泡只发生在加热面的某些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