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资料收集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

ID:42434731

大小:11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5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_第1页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_第2页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_第3页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_第4页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村镇规划资料收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村镇规模分级和人口预测村庄集镇展层村中心村一般镇中心镇人型>300>1000>3000>10000中型100〜300300〜10001000〜30003000〜10000小型<100<300<1000<3000村镇规划规模分级表2.1.2村镇规划资料收集1.0.1为了科学地编制村镇规划,加强村镇建设和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I•办调发展,制定本标准。1.0.2木标准适用于全国的村庄和集镇的规划,县城以外的建制镇的规划亦按本标准执行。1.0.3编制村镇规划,除执行木标

2、准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2.1村镇规模分级2.1.1村庄、集镇按其在村镇体系屮的地位和职能宜分为基层村、屮心村、一般镇、中心镇四个层次。2.1.2村镇规划规模分级应按其不同层次及规划常住人口数量,分别划分为大、中、小型三级,并应符合以表2.1.2的规定。2.2村镇人口预测2.2.1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Q=Qo(l+K)n+P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Q——总人口现状数(人);K——规划期内人口的口然增长率(%);P——规划

3、期内人口的机械増长数(人);n——规划期限(年)。2.2.2集镇规划中,在进行人口的现状统计和规划预测时,应按其居住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性质进行分类。2.2.3集镇规划期内的人口分类预测,应按表2.2.3的规定计算。2.2.4集镇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计算。2.2.4.1建设项目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人口的发展规模。计算时应分析近年來人I」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I」增长数或增长率。2.2.4.2建设项口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

4、口发展规模。计算吋应分析从业者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村镇的生活环境和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从业人数及其带眷人数。2.2.43根据土地的经营情况,预测农业劳力转移集镇规划期内人口分类预测表2.2.3人口类别统计范围预测计算1常住人口<村民规划范围内的农业八人口按自然增长计算居民规划范围内的非农业户人口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计算集体单身职工、寄宿学生等按机械增长计算通勤人口劳动、学习在集镇内,住在规划范围外的职工、学生等按机械增长计算流动人口出差、探亲、旅游、赶集等临时参与集镇活动的人员进行估算

5、时,宜按劳力转化法对村镇所辖地域范围的土地和劳力进行平衡,计算规划期内农业剩余劳力的数量,分析村镇类型、发展水平、地方优势、建设条件和政策影响等因素,确定进镇的劳力比例和人II数量。三村镇用地分类3.1.1村镇用地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耍性质划分为:居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9大类、28小类。3.1.2村镇用地的类别应采用字母与数字结合的代号,适用于规划文件的编制和村镇用地的统计工作。3.1.3村镇用地的分类和

6、代号应符合规定。3.2用地计算3.2.1村镇的现状和规划用地,应统一按规划范围进行计算。3.2.2分片布局的村镇,应分片计算用地,再进行汇总。3.2.3村镇用地应按平而投影而积计算,村镇用地的计算单位为公顷(ha)o3.2.4用地面积计算的精确度,应按图纸比例尺确定。1:10000.1:25000的图纸应取值到个位数;1:5000的图纸应取值到小数点后一位;1:1000、1:2000的图纸应取值到小数点后两位。四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1一般规定4.1.1村镇建设用地应包括本标准图表三村镇用地分类中的居

7、住建筑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公用工程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8大类之和。4.1.2村镇规划的建设用地标准应包括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级别—二三四五人均建设用地指标>50>60>80>100>120(平方米/W60W80W100W120<150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级表4.2.14.1.3村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用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数量的平均数值。人口统计应与用地统计的范围相一致。4.2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表4

8、.2.1的规定分为五级。4.2.2建村镇的规划,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宜按表4.2.1屮第三级确定,当发展用地偏紧时,可按第二级确定。4.2.3对已冇的村镇进行规划时,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应以现状建设用地的人均水平为基础,根据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确定,并应符合表4.2.3及本条各款的规定。4.23.1第一级用地指标可用于用地紧张地区的村庄;集镇不得选用。4.3建设用地构成比例4.3.1村镇规划屮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道路广场及绿化用地屮公共绿地四类建设用地构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