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ID:42435303

大小:116.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5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阜阳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水诗考略①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近人范文澜说:“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这话不无根据,写作山水诗形成一种潮流、一种吋尚,的确是在东晋时期,《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②东晋出现犬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至蔚然

2、成风。另外,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堆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③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所谓“知者”,就是智慧之人;“仁者”则是仁义之人。为什么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朱熹的解释是:“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艾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原来,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

3、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情。④另外,与山水亲近还可丰富知识,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以及模山范水的能力。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便可持山水诗集为“卧游”之具,作纸上的观瞻。这间接得到的知识和印象,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⑤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范水而已。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又如“婵噪林愈静,

4、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显然有启迪智慧、拓展襟怀的作用。⑥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般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点染岀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把登高的“怡悦”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淸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芜,江畔洲如月。”其中有诗人自己登山的身影,有想象中北山隐者张五的怡悦之情,还有阔远的视野以及闪烁于其间的种种景物。它的突出特点就是表现在一个“远”字上,用远景烘托远

5、意。“远意”没有明说,只是影影绰绰地表现在“心随雁飞灭”的描家上。勾画远景的笔墨也不多,却很有层次,显示出和谐的韵律与虚静阔远的美,像“天边树若养,江畔洲如月”,清新淡远,与隐者(包括诗人自身)恬淡高远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选自袁行需《盛唐的山水诗》,有删节)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河之异”的国情对文人的影响,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越来越重。B.流连山水,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屮寻求抚慰和解脱,是受迫害的文人们缓解失落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C.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自然隔了一

6、层,但收获往往更快捷,也更精粹。D.汉朝以來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的出现。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说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B.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用“读万卷书”來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C.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D.“欲穷千里目,更上

7、一层楼”以理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实态度和奋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肖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人师法的对彖,成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B.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若弄,江畔洲如月”,很有层次地描绘出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与隐者的情趣相表里,几乎达到了天然淡泊的完美境界。A.诗人用画笔一样的诗句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