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复习宝典------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鉴赏)

高一语文复习宝典------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鉴赏)

ID:42440055

大小:46.8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5

高一语文复习宝典------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鉴赏)_第1页
高一语文复习宝典------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鉴赏)_第2页
高一语文复习宝典------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鉴赏)_第3页
高一语文复习宝典------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鉴赏)_第4页
高一语文复习宝典------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鉴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复习宝典------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鉴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复习宝典……答题技巧(古诗文阅读鉴赏)考点:文言文及诗歌鉴赏(一)文言文考试可能会出现两篇文言文,一篇课内,一篇课外纪传体文章或者议论文,即使只有一篇课外文言文,也会在题目里考到课内学到的知识。比如课内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其他语法现象。但不管考哪篇选文,考点则是固定的:实词(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匹配题、文意理解题、译题或筛选信息题。L实词题其中,实词是阅读文言文的最大障碍,而掌握实词之一词多义是无障碍阅读文言文的钥匙。实词和英语单词一样,重在积累。实词题考场答题技巧:L疑难字潜规则——如果选项中有你根本不认识

2、的字,其解释99%是正确的;2.通假字潜规则——如果选项中作出了通假字的解释,其解释99%是正确的;3.古今异义潜规则——如果选项中的解释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完全一致,其解释很有可能是错误的。2•真题演练2014年高考北京卷二本大题共六小题,共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日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日:"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

3、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干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干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

4、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5、。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11.下列理

6、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滕候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答: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7、》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姣■【参考答案】1、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解析】:〃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标志性词语已经标明了层次,不易产生歧义。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内容较为清晰,难度不大。【译文】:他深思熟虑,事半功倍,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让后世的人效法,这是我第一个应该写此记的理由。不

8、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为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废弃,这是我第二个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纪,这是我第三个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写记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