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读书心得(王丽荣)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读书心得(王丽荣)

ID:42442267

大小: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5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读书心得(王丽荣)_第1页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读书心得(王丽荣)_第2页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读书心得(王丽荣)_第3页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读书心得(王丽荣)_第4页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读书心得(王丽荣)_第5页
资源描述:

《《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读书心得(王丽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于永正与五重教学》有感苏霍姆林斯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说实话,教书5年了,我不能保证我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上得精彩而高效,甚至常常为自己的诸多付出与投入换来并非等价的回报而感到苦闷,到底该怎么上语文课一直不得其解。读了《于永正与五重教学》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一、一路走一路盘点于老师有操笔为文的习惯,写作,是成就他今天的关键点。"盘点即思考;写作,则是思考的物化。”细细品味这句话,只感觉到了写作的力量。柯灵说:“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一一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

2、我育我的乡土。”乡土塑造了于老师朴实的品格,而小学遇到的张敬斋老师和中学遇到的李晓旭老师则让他有了广泛的爱好,还有梦想和追求,并一直为之而不懈奋斗。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凭兴趣学习的人,就是矢志不渝地为梦想奋斗而终于成功的人。突然想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能给学生们带去的影响可能是我不可估量的,又觉得肩上担子沉了一些。要让自己的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首先老师是榜样,是标尺,你所表现出来的,学生自会记在心里,所以,做老师,首先要丰富自己,要让自己变得多才多艺,并能带领自己的学生也变得多才多艺,那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也并非遥不可及。"过组

3、织教学关”,给我的启发也很大。和于老师一样,没想到学生会如此乱糟糟。面对着狼烟四起的教室,我竟束手无策。很多同事说:“你可不能太温柔了,得给他们下马威,让他们不敢放肆。”可靠“威严”震慑学生,使学生不敢为所欲为,把学生管得死死的,却也不是我所希望的。可是却总是陷入苦恼之中,于老师说,只要多请教,多反思,多探索,不久便会''柳暗花明”。重要的还是在于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如何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我想当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和学生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可能就离成功不远了吧。在听课中感悟,在磨课中砺练。京剧大师梅兰芳说:“不看别人的戏,

4、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只有跳出井口,才知道天空原来是无边无际的。准确地把握文本,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基本功。自己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文本,不听别人的课所悟就有限,就很容易给自己画上界线,境界就不会高,只有多听别人的课,听听别的老师对文本的理解,汲取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结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正如一个学术者,如果从未见过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大师的作品,即永远也不会知道书法竟然有如此神韵一样,当然也永远达不到高的境界。磨课更重要,实践出真知。于老师从不浅尝则止,把课上出味来,学生才喜欢,才会有好效果,才能成为好老师。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

5、“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住手,就是幽默。”教师的幽默可以让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令学生们回味无穷。二、教育观“人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老师文化高,修养高,怎么教都能较教好。”教师是学生发展的第一盏航灯。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对象的素质量级。布朗克斯中学的例子深刻地告诉我们,老师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太重要了。大德无形,大化无痕。影响,在小学阶段尤为显著。老师的确是一本书,一本天天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天天在读的书。这本书里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健康的。这本书既有知识性又有“人文性”。这本书的

6、“人文性”对学生的影响,不知要比语文课本中的“人文性”大多少倍!知识可以传授,人格不可以传授,人格靠影响。教育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o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激励每一个学生,同时激励要有针对性,要看准学生的闪光点之所在,表扬、激励的语言要有实指性,用词要恰当,实事求是,不能空泛,激励要着眼于育人,要真诚、动情,要及时。三、语文教育观何为“五重教学”?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情趣是认识的前提,教学过程离不开良好的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要对学生有情,还

7、要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还要蹲下来看学生,这样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所谓“趣”就是要上得有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学,乐此不疲。“以情育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这是于老师教育的座右铭之一。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朱作仁教授说:“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8个字是学习语文的规律,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我们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悟。凡是“告诉”的东西,都比不上“自得”的好。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因人而异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

8、的独特感受。重积累。语言靠积累,能力靠实践。如果在孩子们记忆的高峰期不让他们读、背,这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这里的积累,不仅是语言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包括情感)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