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乌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

ID:424493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7-31

乌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乌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乌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乌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乌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药学乌梅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摘要:乌梅是由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加工而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乌梅性平,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具有驱虫、抗生育、抗氧化、抗肿瘤、抗过敏、解毒等功效。除此之外,乌梅提取物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本文对近十年来中药乌梅的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关键词:乌梅提取物抑菌活性一、乌梅的资源我国是乌梅的原产地,梅在我国分布较广,在长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与野生梅分布。梅主产于浙江长兴、萧山;福建上杭、长汀、永泰。崇实、莆田、清流;重庆江津、綦江;四川邛峡、大邑、岳池、温江、绵阳湖北襄阳、房

2、县、湖南沅江、祁阳;贵州修文、息烽、威宁;广东番禹、增城等地。其主产地在四川、浙江、福建三省,其中,四川省产量最大,传统认为浙江、福建产者品质为佳。乌梅是重要的川产主流药材品种之一。我国梅共有1种,8个变种和一个变型,变种有厚叶梅ArmeniacamumeSieb.var.pallecence(French.)YuetLu、毛梅ArmeniacamumeSieb,var.goethartiana(Koehne)ShenetQiao、毛茎梅Ar-meniacamumeSieb.var.pubicaulinaQiaoetShen、长梗梅ArmeniacamumeSieb.var.cernua(

3、Franch.)YüetLu、小果梅ArmeniacamumeSieb.var.microcarpa(Makino)ShenetQlao、藏梅ArmeniacamumeSieb.var.holosericea(Batal.)ShenetQiao、洪平梅ArmeniacamumeSieb.var.hongpingensis(YüeteLuU)ShenetQlao、蜡叶梅ArmeniacamumeSIeb·var·Pall-da(BacetChen)ShenetQiao和常绿梅ArmeniacamumeSieb.var.f.semperens(BaoetChen)ShenetQiao、。果梅约

4、有50-60个栽培品种。其中乌梅加工以栽培的原变种梅为主,《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仅收载原变种梅为药用品种。厚叶梅、毛梅、毛茎梅的果实在云南、贵州等地区作乌梅入药。为了扩大乌梅的生产,四川省大邑县从日本引种了莺蓿梅、白加贺梅。甲州小果梅。对引种梅和国产梅的质量分析比较表明,引种梅与国产梅在PH值、游离总酸度比较无显著差异;引种梅与国产梅多糖含量相近或高于国产梅;有机酸含量引种梅与国产梅均超过《中国药典》二000年版一部乌海项下规定的最低限度标准(15.0%),为引种梅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属植物杏PrunsarmeniacaL、山杏PrunusarmeniacaL.var.ans

5、uMaxim、樱桃李Prunusscerasif-eraEnrh.var.diraricataBailey、李PrunussalicinaLindl、桃PrunusPersica(L.)Batsch等未成熟果实常伪克乌梅入药。正伪品的鉴别方法除传统的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薄层鉴别外,尚采用聚内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鉴别乌梅及伪品杏。乌海谱带有5条,谱带数目、位置及颜色的深浅与伪品有显著区别。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法鉴别乌梅及其伪品李,乌梅与李的酸性提取液、中性提取液、碱性提取液的蛋白多肽HPCE图谱均存在显著差异,易于区分乌梅和伪品李。二、化学成分1、有机酸乌梅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

6、,如柠檬酸、苹果酸、草酸、乙醇酸、乳酸、琥珀酸、焦精谷氨酸、甲酸、丙酸、乙酸。延胡索酸等,含最较高的主要是柠檬酸和苹果酸,乌梅中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含量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变化,柠檬酸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增加,苹果酸含量随着果实成熟而下降’。新近从乌梅中分离鉴定了柠檬酸三甲酯、3-羟基-3-甲酯基戊酸、3-羟基-3-羧基戊二酸二甲酯。2、黄酮乌梅含有鼠李柠檬素-3-O-鼠李糖苷(rhamnocitrin-3-O-rhamnoside),山柰酚-3-O-鼠李糖甙(kaempferol-3-O-rhamnoside),鼠李素-3-O-鼠李糖甙(rhamnetin-3-O-rhamnoside),槲皮素-

7、3-O-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de)。3、萜类乌梅中含蛇麻脂醇-20(29)-烯-7β,15α-二醇-3β-棕榈酸酯(lup-20(29)-ene-7β,15α-diol-3β-Palmitate),硬脂酸酯(stearate),花生四烯酸酯(arachidate),廿二酸酯(behenate)和二十四烷酸酯(lignocerate)的混合物等三萜脂肪酸酯。经研究证实,乌梅中的主要三萜类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