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

ID:42451477

大小:7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5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_第1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_第2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_第3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_第4页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考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名词解释1、混凝:指通过某种方法使水屮的胶体粒子和微小悬浮物聚集的过程。P482、凝聚:指胶体脱稳并生成微小聚集体的过程。P483、絮凝:指脱稳的胶体或微小悬浮物聚结成大的絮凝体的过程。P484、同向絮凝:两个胶体颗粒在同一方向上发生碰撞而絮凝。(有外力推动所引起的碰撞)P595、异向絮凝:两个胶体颗粒向不同的方向上运动而发生碰撞聚集的借况。(山布朗运动所引起的碰撞)P596、表面负荷:指单位沉淀血积上承受的水流量。P967、固体通量: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而积的固体量。P1198、澄清: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淸。(混

2、凝+沉淀、活性污渣层I接触絮凝)9、自由沉降:悬浮颗粒的浓度低,在沉淀过程中互不黏合,不改变颗粒的形状、尺寸及密度。乂指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离散状态,最终各自独立完成沉降过程。P9110、拥挤沉降:水小较大颗粒在冇限的水体中沉降时,由于颗粒相互Z间会产生彩响致使颗粒沉速较自山沉降时小,这种现象称为拥挤沉降。P9311、絮凝沉降:在沉淀过程中能发生凝聚或絮凝作用、浓度低的悬浮颗粒物的沉淀,由丁•絮凝作用颗粒质量增加,沉降速度加快,沉速随深度而增加。经过化学混凝的水中颗粒的沉淀即属絮凝沉淀。12、滤速:水的流量除以

3、过滤面积/单位过滤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滤过水最,单位m/hoP12613、强制滤速:在水厂,部分滤池因检修或翻砂而停运时,在总滤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运行其他滤格的滤速。14、冲洗强度:冲洗滤池时,单位滤池面积在单位内通过的水量。15、有效粒径:粒径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七含量占总土质量10%的粒径。16、不均匀系数:K=d80/dl0通过80%滤料重量的筛孔孔径与通过10%的滤料重量的筛孔孔径的比值,有的主张用d60/dl0来表示。17、含(截)污能力:单位面积滤层在一个过滤周期里截留的悬浮物量。P13918、湿密度

4、:活性炭自身孔隙中充满水时测得的密度。P18219、湿真密度:指在单位真■体积内湿态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P23920、湿视密度:指单位视体积内紧密无规律排列的湿态离子交换树脂的质量。P23921、吸附等温线:指在怕温及吸附平衡状况下,单位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利平衡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P17922、MLSS:混合液悬浮尚体浓度/混合液污泥浓度,表示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冇的活性污泥同体物的总质疑。P37523、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混合液屮活性污泥冇机性周体物质部分的浓度。卩37524、

5、SV30:污泥沉降比,指混介液在量筒内静置沉淀30minJri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卩37625、SVI:污泥容积指数,是指在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沉降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冇的容积。P37626、R:污泥回流比,是指从二沉池返回到曝气池的回流污泥量Q与污水流量QZ比。P37927、SRT:固体平沟停樹时间/污泥龄,是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其生成到排出的平均停购时间,即曝气池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P37828、HRT:水力停留时间/曝气时间(t),

6、指污水进入曝气池后,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P38029、污泥比重:污泥重量与固体体积水的比值。P57830、利用效率:光合作用或生长相对于叶含氧量或梢•物含氧量的一种测度。简答1、常规处理工艺(饮用水、污水)P45给水处理流程:原水一预氧化一混凝一沉淀一过滤一活性炭吸附一消毒一饮用水污水处理流程图:进水一格栅一沉砂池一初沉池(污泥)一曝气池一二沉池(污泥回流到曝气池及剩余污泥排放)一消毒一出水2、脱氮除磷工艺(A/A/0、SBR、氧化沟)P429P440P433(1)生物脱氮机理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通过微

7、生物的分解和水解转化成氨氮,即氨化作用;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再通过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亚硝态氮还原成气态氮逸出,达到脱氮目的。生物脱氮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氨化阶段,硝化阶段,以及反硝化阶段。1)氨化反应:无论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中性、碱性还是酸性环境中都能进行,只是作用的微生物不同、作用的强弱不同。2)硝化反应:硝化反应过程中,释放氢离子,pH下降,硝化菌对pH十分敏感,为保持适宜pH值,应保持足够的碱度。3)反硝化反应在:反硝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碳源和溶解氧。反硝化是指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

8、以NO3-N+的氧为电子受体,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出水碳源不足时,可能需要另外投加碳源。(2)生物除磷机理1)好氧吸磷:聚磷菌对磷的过戢摄収,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进行有氧呼吸,不断分解机体内储存的冇机物,同时也不断通过主动运输方式,从外部环境向其体内摄取冇机物,山于氧化分解不断释放出能量,能量被ADP所获得,并结介II』。而合成ATP,磷酸除一小部分是聚磷菌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