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进展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进展

ID:4245977

大小:534.51 KB

页数:95页

时间:2017-11-30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进展_第1页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进展_第2页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进展_第3页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进展_第4页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进展概述SAS包括OSAHS、CSAS、SHS等以OSAHS最为常见。OSAHS主要表现: 打鼾伴呼吸暂停和呼吸表浅 夜间反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致白天嗜睡、心脑肺血管并发症乃至多脏器损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OSAHS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2%—4%是多种全身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临床诊治不规范OSAHS相关术语定义1、睡眠呼吸暂停(SA):睡眠过程中口鼻呼吸气流均停止10秒以上;2、低通气: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幅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有血氧饱和度(SaO2)较基础水平下降≥4%;3、OSAHS:

2、每夜七小时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4、觉醒反应:睡眠过程中由于呼吸障碍导致的觉醒,它可以是较长的觉醒而使睡眠总时间缩短,也可以引起频繁而短暂的微觉醒但是目前尚未将其计入总的醒觉时间,但可导致白天嗜睡加重;5、睡眠片断:反复醒觉导致的睡眠不连续;6、微觉醒:睡眠过程中持续3秒以上的EEG频率改变,包括θ波、α波和/或频率大于16Hz的脑电波(不包括纺锤波)。二、病因和主要危险因素1、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或以上,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25kg/㎡;2、年龄:成年后随年龄增长

3、患病率增加;女性绝经期后患病者增多,70岁以后患病率趋于稳定;3、性别:男性患病者明显多于女性;4、上气道解剖异常:包括鼻腔阻塞(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鼻部肿瘤等)、Ⅱ°以上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过粗、咽腔狭窄、咽部肿瘤、咽腔粘膜肥厚、舌体肥大、舌根后坠、下颌后缩、颞颌关节功能障碍及小颌畸形等;5、家族史;6、长期大量饮酒和/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7、长期重度吸烟;8、其它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垂体功能减退、淀粉样变性、声带麻痹、其他神经肌肉疾患(如帕金森氏病)、长期胃食管返流等。肥胖(≥标准体重20%)颈短粗 软腭下垂 重度扁桃体肥大 腺样

4、体肥大 悬雍垂过长、增粗 咽腔狭小 小颌畸形、 下颌退缩 甲状腺功能低下 舌体肥大 舌根后坠 咽部肿瘤 鼻中隔偏曲 鼻息肉 鼻甲肥大 鼻腔肿瘤 肢端肥大 垂体功能减退 胃食管返流一、发病机制上气道呼吸力学的改变:管腔开放状态:管腔内压、管腔外压、跨壁压、管壁顺应性等。腔内压:决定于吸气肌收缩力管腔外压力:由颌面部器官和组织的重力与围绕在气道周围的脂肪沉积构成跨壁压:管腔外压力与管腔内压力之差临界压(Criticalpressure,Pcrit):上气道完全闭合瞬间吸入气流为零时咽部气道内的压力(腔内压)。清醒Pcrit睡眠Pcrit正常人<-41cmH2O-13cmH2OOSA

5、HA-40~-17cmH2O低通气-1.6cmH2O呼吸暂停2.78cmH2O上气道顺应性的作用咽部是一个缺乏骨和软骨性支持的管腔型器官,故其具有较高的顺应性和易塌陷性。清醒状态下OSAHAS患者上气道顺应性正常或低于正常水平,睡眠状态时上气道顺应性增加,在高的跨壁压和吸气负压作用下极易闭合和发生呼吸暂停。上气道顺应性受上气道扩张肌收缩力和上气道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OSAHAS患者上气道解剖结构的异常OSAHAS患者咽部口径和容积均小于对照组。上气道解剖结构的狭窄是发生机械性狭窄的病理学基础。咽部是上气道阻塞的好发部位,上气道任何部位均可发生阻塞上气道塌陷部位会随睡眠的不同分期

6、和睡眠的体位不同而发生变化(REM)睡眠对上气道的影响睡眠时OSAHAS患者上气道扩张肌对于胸腔负压和气道阻力增加的反射减弱或消失,REM期更为明显。上气道扩张肌肉张力减低、上气道腔内径减小,咽腔侧壁顺应性增加。发生睡眠呼吸低通气和呼吸暂停时,气道阻力升高、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刺激使呼吸肌缩力明显增强,大幅度增加胸内和上气道的腔内负压,促成上气道塌陷。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还与咽腔扩张肌与膈肌收缩不同步和配合不协调有关。神经肌肉因素上气道的开放有赖于上气道解剖学的通畅程度,包括咽部扩张肌功能和神经肌肉反射功能正常。而咽腔狭窄者咽腔的开放则很大程度上依靠扩张肌收缩来维持。扩张肌收缩活动

7、减弱或消失都会明显增加上气道的阻力,导致上气道进一步狭窄和塌陷。四、睡眠呼吸障碍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长时间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可导致低氧血症,严重低氧可引起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和内皮素分泌增加,微血管收缩,内分泌功能紊乱,神经调节功能失调,血液动力学和流变学改变,微循环异常,使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加重而导致多系统器官损害。反复发生重度呼吸暂停也会引起CO2潴留和呼吸性酸中毒。其次由于睡眠过程中不断出现睡眠中断,睡眠质量下降,因而白天嗜睡,严重时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再次睡眠重度打鼾,上气道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