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专题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人文地理专题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ID:42462938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5

人文地理专题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_第1页
人文地理专题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_第2页
人文地理专题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_第3页
人文地理专题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文地理专题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文地理专题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1、农业区位因素(一)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或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交通、市场、政策、农业科技、风俗文化等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形成条件1.季风水FT1农业水稻种植业(1)分布:亚洲季风气候区(2)作物:水稻为主(3)形成的条件(区位因素)自然:J有利:属于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多分布在平原[与盆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许多大河流经,灌溉水源丰富I不利:夏季风不稳定,多洪涝与干旱社会经济:有利: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精耕细作的传统经验

2、;饮食习惯不利:机械化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4)特点:“大小高低低”,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美国中部平原,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阿根廷,中国东北与西北(发达国家为私营农场,我国是国营农场)(2)农作物:小麦和玉米为主(3)形成条件(区位因素)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地广人稀,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4)特点:“一大三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3.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

3、阿美(牛)、澳新南(羊),干旱、半干旱地区(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形成条件:自然: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利于牧草生长。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规模化经营;距海港近,交通便利;科技发达。(3)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髙4.乳畜业(1)分布:美国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分布在大城市的郊区。(2)产品:牛奶、奶制品(3)西欧乳畜业的形成条件自然: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温的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平原面积广阔,有利于规模化经营。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高,消费市场广阔;交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二、

4、工业(一)、工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6原料(临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②能源(临近能源产地,能源充足);[③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设,可降低成本);④水源充足(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匕环境: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洁净。(一般是对新兴工业如电子工业而言)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工农业基础好、国家政策(二).按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分为如下工业类型:(1)原料指向型工业: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2)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3)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

5、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5)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三)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1)典型地区:徳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2)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3)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4)传统工业区案例一德国鲁尔区:区位优势:6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⑤广阔的市场衰落原因6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

6、衰落也最明显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④新技术革命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I重。整治措施:厂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口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7、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2.新兴工业区(1)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2)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徳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3)案例新兴工业区案例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八发展条件:f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J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8、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②政府的大力支持。.⑥交通运输便利。B特点厂以屮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J资本集中程度低,生产过程分散;[生产高度专业化;衣多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