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

ID:42466470

大小:7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15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_第1页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_第2页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_第3页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_第4页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跳远技术发展特点及未来趋势沈赞摘要跳远技术经过长达百年的改进和发展,在技术和成绩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分析了当今跳远技术的特点,即助跑距离长,助跑速度快;踏板准确,快速摆腿;空中动作与助跑衔接口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跳远技术耒来发展趋势的构想,即提高速度,发掘潜力;动作结构组成具有个性化特征;走步式是未來首选空屮动作。1前言跳远运动经过长达百年的发展及演变,已经在技术及成绩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男子跳远世界纪录接近9米(8.95米),女子世界纪录达到了7.52米,这些成绩的取得与

2、跳远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每一次技术上的进步,都会带來成绩的显著提高,但反观我国的跳远运动发展,无论在技术上或成绩上都与世界水平有很人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对跳远技术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展望未來发展趋势,为我国跳远训练提供参考。2跳远技术的发展概况按目前流行说法,跳远技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1多种技术并存阶段(1896〜1935)此阶段多以起跳后找到最适合空中动作(即在空中能保持长时间稳定平衡)为发展方向,所以先后出现蹲踞式、两步半走步式和挺身式三种空中动作,也创造出了一些较好的成绩。2.2力量型技术

3、发展阶段(1935〜1968)力量型技术主要表现在起跳技术上,空中动作则以走步式与挺身式两种为主。运动员起跳时采用的是“打击式”的着地技术,此种技术虽然可以获得较好的垂直速度,但却会影响水平速度,所以现今已很少采用。2.3速度型技术发展阶段(1968〜今)虽然此种技术对助跑速度非常注重,空中动作男子多采用走步式,女子多采用挺身式。为使助跑起跳流畅,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环节:高速助跑、全速上板和快速摆腿起跳。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掌握此种技术最为完善的国家。3当今跳远技术发展特点3.1助跑距离长,助跑速度快助跑技术是影响

4、跳跃远度的因素之一。速度对跳远运动员跳出最好成绩起着明显作用(唐•博吉斯,1995)。跳远的助跑之目的在于:使运动员能以尽可能快的、起跳后可控制的水平速度脚踩紧靠踏板前缘处起跳,起跳时身体呈既可产生较大垂直速度,乂能使水平速度损失减少到最小限度的姿势。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快,所取得的起跳的冲力和爆发力也就越大。有人认为提高绝对速度是提高跳远成绩最重要的途径;合理的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手段(丁锋,1997)绝对速度即平跑最高速度,通常以运动员的100m跑速或30米行进间跑的速度來衡量运动员绝对速度的发展

5、水平。从100m跑成绩來看,国内与国外优秀跳远运动员间存有明显的差距,由丁•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差,从而在助跑最后10m的速度、助跑速度利用率,腾起角及跳远成绩等各方面都具有差距和问题。(见表1)姓名成绩(M)平均最高速(M/S)最后10M速度(M/S)利用率(%)腾起角(度)鲍威尔8.9511.6110.8693.5420.05刘易斯8.9112.0511.2593.3619.2比蒙8.9011.4110.7093.7824埃米扬8.8611.7810.8492.0224.9迈里克斯8.7411.7010.

6、6591.0322.1平均值8.8711.7110.8692.7522.1陈尊荣8.0110.4710.349&7519.9刘玉煌8.1410.5910.4798.861&7宠岩7.9910.7110.599&8819.1王世杰8.0110.5910.3497.6419.2李国雄7.8910.5110.3198.1017.1平均值8.0110.5710.419&4518.8表1从表屮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明显高丁•世界优秀运动员,但成绩却低于他们,分析认为(丁锋,1997)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7、①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高达98%以上,相当于跑100M的速度,这就必然会导致运动员的肌肉紧张,做出的动作不够协调,从而不利于成绩的发挥。②由于助跑速度利用率过高,也必然会导致踏跳的不充分,从而导致我国跳远运动员的腾起角度过小,这时获得的垂直速度是不利的。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取得优异的跳远成绩,助跑速度不能失控,保持在可控速度内,即最高速度的93%-96%o所以应当要注意“可控速度”的训练。除了绝对速度,助跑的精确性也很重要,跳远运动员用以最大限度提高助跑精确性的方法有以下3种(C•范唐,R•波林,19

8、96):⑴根据助跑道的情况和比赛当日的气候条件及口身的身体状况调整既定的助跑起始点;⑵利用在训练中经过无数次练习已定型的助跑步子朝着踏跳板进行起跳。它们被分别成为助跑起始点调整法,按定型的步子助跑法和视觉调控法。运动训练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助跑最初2步步长恒定Z重要性的论述。如经验证明,助跑中最不稳定的步子时最初1〜2步,因此要尽量使它们标准化(贾维,1970);助跑乃至整个跳远的成功将取决于最初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