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阳性需氧菌微

革兰阳性需氧菌微

ID:4247975

大小:7.16 MB

页数:91页

时间:2017-11-30

革兰阳性需氧菌微_第1页
革兰阳性需氧菌微_第2页
革兰阳性需氧菌微_第3页
革兰阳性需氧菌微_第4页
革兰阳性需氧菌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革兰阳性需氧菌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五章革兰阳性需氧杆菌第一节炭疽芽胞杆菌第二节蜡样芽胞杆菌第三节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红斑丹毒丝菌第四节阴道加特纳菌第五节棒状杆菌属第六节诺卡菌属和放线菌属第一节炭疽芽胞杆菌炭疽芽胞杆菌是需氧芽胞杆菌中致病力最强的一种,引起人和动物炭疽病;可多途径传染,自然感染以皮肤炭疽为主,生物武器感染以吸入性感染为主;临床类型可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膜炎型炭疽;病人最后死于败血症。炭疽病愈后可获持久免疫力。一、分类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五、耐药性检测六、其他七、结果分析及报告返回炭疽芽胞杆菌第二节蜡样芽胞杆菌一、分类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五、耐药性

2、检测六、结果分析及报告返回第三节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红斑丹毒丝菌一、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二、红斑丹毒丝菌返回第四节阴道加特纳菌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五、耐药性检测 六、结果分析及报告返回第五节棒状杆菌属一、分类二、白喉棒状杆菌三、其他棒状杆菌返回第六节诺卡菌属和放线菌属一、诺卡菌属二、放线菌属返回需氧芽胞杆菌属主要种类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蕈状芽胞杆菌(B.mycoides)巨大芽胞杆菌(B.mebateryum)苏云金芽胞杆菌(B.thuringiensis)嗜热脂肪芽胞杆菌返回传播途径:多途径 临床类型

3、:皮肤炭疽 肺炭疽 肠炭疽等返回细菌特性返回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性抵抗力抗原构造细菌性抗原(1)菌体多糖抗原(2)荚膜多肽抗原——由质粒pOX2编码(3)芽胞抗原炭疽毒素——由质粒pOX1编码(1)保护性抗原(PA)——具有外毒素B片段功能能与靶组织结合(2)致死因子(LF)具有A片段功能(3)水肿因子(EF)发挥毒素效应返回(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二)检验程序(三)检验方法(四)鉴定试验(五)鉴别炭疽芽胞杆菌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的鉴别要点返回标本采集炭疽患者炭疽动物疑似污染物标本处理返回标本痰、呕吐物、脑脊液血液皮毛、腐败脏器等标本及炎症分泌物直接涂片荚膜肿胀试验2%家兔血

4、清肉汤肉汤增菌培养以生理盐水制成悬液经快速增菌(37℃4h)加温或饱和尿素处理革兰染色荚膜染色血琼脂平板或戍烷Ascvoil试验脒琼脂平板0.2ml注射于小白鼠菌落观察涂片革兰染色镜检2%兔血清肉汤增菌(4~8h)腹腔8h后解剖动力观察生化反应串珠试验噬菌体青霉素毒力试验裂解试验抑制试验初步报告确定报告炭疽芽胞杆菌的检验程序返回检验方法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接种BAP——卷发状菌落接种于戊烷脒多粘菌素B——观察菌落特征接种于肉汤——絮状沉淀生长免疫学检测核酸检测返回免疫学检测——Ascolis试验病畜腐败脏器、毛皮、大批肉食及其制品不能分离培养时使用。炭疽杆菌菌体抗原具有耐高热特性,在

5、尸体组织和皮毛中数年仍能检测相出,故可作追溯性诊断。返回核酸诊断从质粒中提取编码PA的pOX11.96kbDNA片段,经PCR扩增,制备32P标记的核甘酸探针,用原位杂交检测标本中相应基因片段。该探针特异性强,重复性好。返回1.标本直接检查2.重要鉴定试验(1)串珠试验(2)青霉素抑制试验 (3)青霉素串珠和抑制联合试验(4)重碳酸盐毒力试验 (5)动物试验 (6)植物凝集素试验 (7)噬菌体裂解试验返回炭疽芽胞杆菌与其他需氧芽胞杆菌的鉴别鉴别项目炭疽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及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形态菌体两端平截、长链两端钝园、短链两端钝园、短链荚膜多肽荚膜--动力-++菌落卷

6、发状,有毒株为M型锯齿状、R型蜡样或R型肉汤生长絮状沉淀、上层清形成菌膜均匀混浊有菌膜卵磷脂酶+-++溶血反应不溶或微溶血β溶血β溶血Ascolis试验+--串珠试验+--青霉素抑制试验+--植物凝集素试验+--荚膜肿胀试验+--(和荧光抗体染色)动物毒力试验+-蜡样芽胞杆菌的肠毒素可致小鼠等动物发病致死,但不产生荚膜,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噬菌体裂解试验+--返回细菌特性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抵抗力返回致病物质(1)耐热性的呕吐型毒素(2)不耐热腹泻型肠毒素所致疾病(3)食物中毒(4)免疫功能低下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引起心内膜炎、败血症和脑膜炎,眼外伤后感染可引起全眼炎等返

7、回微生物学检验(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二)检验程序(三)检验方法(四)鉴定试验返回检验方法1.直接镜检2.活菌计数3.分离培养4.鉴别试验返回报告结果样品活菌计数直接接种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普通琼脂平板卵黄琼脂平板血琼脂平板生化反应返回(一)分类(二)细菌特性(三)临床意义(四)微生物学检验(五)耐药性检测(六)结果分析及报告返回临床意义传染途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返回传染途径(1)以粪—口途径为主(2)经胎盘、产道可感染胎儿和新生儿(3)与病畜接触可致眼、皮肤局部感染(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